本报实习记者 魏秧子
伦敦温暖的午后阳光,似乎更有让人“慢”下来的动力。就在这样的“慢节奏”中,由旅英假声男高音、中阮、柳琴演奏者庄承颖、茶艺师孙小格和英国太极气功老师Barry McGinlay共同合作的的“茶之韵——茶、乐、气功”表演拉开了序幕。 小小的剧场里,聚满了特地赶来观看表演的观众,他们大多是英国当地人,本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参加了这次活动。悠扬、绵长的中阮声伴着清脆的中国民歌小调;静谧的禅乐让中国传统的茶艺表演更加寓意深远;在柳琴和茶香的伴随中,刚柔并济的太极更加让人感受到“慢”的力量。观众们全神贯注,欣赏着精彩的表演,感受着东方文化的魅力。三位老师的表演,让现场的观众兴奋不已,很多观众都表示 这场表演让他们了解到中国有趣的文化不只是功夫。表演取得了圆满成功,三位老师也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庄承颖——借西方之躯,注入中国音乐之魂 柳琴、中阮演奏者庄承颖生于台湾,一直以来都接受着正规的西方音乐教育,是专业的假声男高音演唱者。同时,他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 他说:“如果听过我的演唱就不难发现,虽然我演唱中国民歌,但是我却是在用西方音乐的唱腔演绎。这样做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为了让西方的观众能够更好地接受中国的音乐。”这种中西结合的创新方式确实不仅给了在场的英国观众为之赞叹,也让在场的中国观众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谈到这种创新,庄承颖说,我觉得中国的音乐和文化有很多独有的特点。例如,我们有很多各色的乐器、唱腔和表演形式,这些特点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是一种障碍,因为毕竟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根基,要想“保持原味”,同时又让西方观众理解并喜欢上中国音乐,适当地融合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这次表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对此,庄承颖也非常兴奋,“虽然,我经常说我是在‘玩’音乐,但是这种‘玩’也是我对自己热爱的艺术的一种坚持。因为音乐已经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说。成功固然令人欣慰,但是庄承颖也坦言,搞艺术是一门“辛苦活”,艺术家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也有着坚信,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但是“要用艺术来生活”是不易的。他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关注到他的艺术,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支持和帮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孙小格——茶艺怡情,倡导“慢”生活 身着雅致的汉服,茶艺师孙小格身上透着格外典雅的气质。“可能是汉服本来就太美了吧。”孙小格笑着说。“当初学习茶艺纯属偶然。”孙小格这样介绍自己与茶艺的结缘。她说自己当时刚移民过来,英国对于她来说完全是陌生的,日子很难捱,偶然接触到茶艺,本来只想打发时间,但是慢慢了解后,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为了更好地学习茶艺,孙小格特别找到“唐秘茶经”的传人专门学习茶经与茶道。她认为,茶道可以陶冶性情,让人摒除浮躁。研究茶艺的过程漫长,但这种“慢”就是一种历练和修行。 从孙小格娴熟地技巧和优雅地谈吐中不难看出,她对茶艺已经颇有研究,当被问道是否有打算开班授课时,她则谦虚地表示,“我现在的技艺还不够精湛,还需要多学习。这也是我想要与庄老师合作的原因,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更多元的中国文化。 除了与庄承颖合作,这次的“茶之韵”表演还结合了太极气功。但是,打太极的师父却是一位英国人。孙小格说:“Barry非常有代表性,他身上有一半的中国血统。”,在她看来,Barry虽然生活在西方环境下,却致力于学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西合并”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让西方人更容易找到共鸣。Barry McGinlay——太极不是老年人的运动 “太极看似轻柔、缓慢,实际上刚劲有力。”Barry这样解释自己对太极的理解。太极的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中国人尚不能完全理解,何况一个外国人。但是Barry却十分自信,他说:“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中国文化,这帮助我对太极的涵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很多外国人眼中,太极的节奏缓慢,似乎更像是一项“老年人”运动。Barry对此完全不赞同,“太极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在练习过程中,会感受到强大的立场和力量,让身心舒展,达到真正地放松。”他说。 Barry认为太极不仅适合老年人学习,同样也非常适合年轻人。老年人学习太极可以强身健体,而年轻人学太极则可以平稳身心。他觉得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如何“真正地放松”,而太极就在帮他们找到答案。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