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天血战,十九路军永远不会忘记杜月笙”
杜月笙的慈善生涯始于1922年浙江的特大水灾。在当时举行的募捐游艺大会上,意外地高中头奖,他当场捐出了300元大洋赈济灾民,在上海一时名声大震。如果说这次捐赠可能只是顺水推舟的人情,那么自从1927年进入工商界后,杜月笙便开始积极参与各方的赈灾工作。他曾倡议将喜丧仪礼移作赈款,有一次还主动把打算送给黄金荣64岁寿仪的50288元移助赈款,并组织发起各种形式的游艺演剧助赈。
1932年“一·二八”抗战,蔡廷锴血战淞沪。杜月笙和著名报人《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等人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杜任副会长,办公地点就设在杜月笙开设的赌场里。他在学生界和文艺界组织起战地服务团,又在工商界带头募捐,并亲自在战火中驱车到十九路军军部,送去大量罐头食品和生活用品。蔡廷锴曾动情地说:“35天血战,十九路军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这就是杜月笙先生。”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在战争期间共募集了93万元捐款,不仅为前线军队提供了大量物资,还开办了65个收容所,收容了3万多难民。据当时《申报》报道,“该会救济组所开办的7处临时医药所中,其中有4所为杜月笙出资兴建;为救济崇明难民,杜月笙又捐资1000元,占总捐款额的四分之一。”
杜月笙为何醉心慈善?刨去人所共有的爱国热情,不乏改善形象、政治投资的个人私心,还与其成长经历分不开。出身贫苦的杜月笙4岁丧母、6岁丧父,在多年的混江湖中养成任侠尚义的性格。上海滩曾流传过一个说法,“上海三大亨”中 “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在旧上海几个黑帮大佬中,杜月笙是最慷慨的一个,他有句名言:“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
为抗日募捐,不惜与蒋介石闹翻
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中,杜月笙与其带领的帮会为蒋介石充当打手、急先锋,在夺取政权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杜月笙晚年就曾忿忿然说:“蒋介石拿我当夜壶,用过了就塞到床底下。”同样,在慈善问题上,他们也存在过龃龉冲突。淞沪抗战时,杜月笙与史量才领导上海的救护捐济活动,但当时蒋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对十九路军抗战每每掣肘,因而对史、杜领导的捐款接济,其实是不满意的。杜月笙曾亲自陪史量才去见蒋介石,以求消除矛盾,但分手时仍不欢而散。蒋介石对史说,我有几百万军队,惹怒他们是不好办的。史量才针锋相对回答:我的《申报》(史当时是社长)有几十万读者,我也不能得罪他们(指宣传抗日救国)。这引起了蒋的杀机,1934年11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史量才被军统特务组织暗杀。当月22日,杜月笙就被补推接替他的岗位,成为第八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在仅有的两名副会长中位列第一,一当就是15年。时任会长为王正廷,蒋介石任名誉会长。
黑帮头子当上红十字会副会长,放眼全球大概也算是绝无仅有了。在此之前他已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因为上海每次赈灾募款均由杜月笙领衔,在所有的社会名流中,杜月笙捐款赈济也是最多的。每月杜月笙都要个人散发“济贫月折”,贫民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两日,均可凭折领取救济金。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