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对“蒙娜丽莎”眼睛部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最终身份。
(本报特别报道)几百年以来,有关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画中人的真实身份论证从未停止过。
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意大利作家瓦萨里16世纪时提出的“佛罗伦萨丝绸商乔贡多妻子说”。
但日前,意大利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温切蒂(Silvano Vinceti)另辟蹊径,宣称对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芬奇油画名作《蒙娜丽莎》主人公眼睛部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最终身份。
此前在今年初,温切蒂还宣称找到了另一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失落的画作残本。
据温切蒂介绍,“在平常人肉眼看不到的尺度,画作模特的绿褐色右瞳孔中,存在用黑色颜料绘制的“LV”两个字母,这是达芬奇名字的缩写。而更有意思的其实是她的左瞳孔。用同样的技术手段,在她的左瞳孔中有字母B或S,或者CE的缩写。”
与大多数人认为《蒙娜丽莎》这幅画是达芬奇在佛罗伦萨绘制的不同,温切蒂坚持它应该是在米兰完成的。 他举证说,画作背面有”149“字样的数字,这应该是年代的前三位。在1490年代,达芬奇身在米兰。而画中的模特应该是一位来自于米兰公爵府的女性。
如同在美国小说家丹·布朗在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描写的那样,温切蒂认为“达芬奇热衷于通过符号和密码来记录传达信息。对于《蒙娜丽莎》,达芬奇期望用眼睛来揭示主人公的真实身份。因为他相信眼睛是心灵的门户,是重要的沟通渠道。”
温切蒂透露,目前进行的这项研究是受到了1960年代一位法国历史学家出版的历史著作的启发。那本书提到了画中模特眼里的数字。他还补充说,在背景中拱桥的右边桥拱下,达芬奇还画上了数字“72”或者“L2”的字样。“有两位专家曾经仔细研究了画作的这部分,认为这是由一种极细的笔触并借助放大镜的帮助完成的,所以,这些数字并不是无意而为的,一定代表了某种特殊的涵义。”他说。
在历史上,《蒙娜丽莎》被多次修复。X光探测证明在现存的画作后面还有三个过去的版本。画的白杨木底板的变形比原来想像的要大,因此卢浮宫博物馆的修理员正在考虑怎样来保持这幅画的原状。
最后,温切蒂表示将有可能在明年初全面公布他的研究成果。

画作历史
《蒙娜丽莎》(意大利语:La Gioconda;英语:Mona Lisa)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作的肖像画。这幅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样,被人反复研究。
达芬奇在1502年开始创作《蒙娜丽莎》,根据瓦萨里(Vasari)的记载,共耗时4年才完成。
目前它的拥有者是法国政府,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供公众欣赏。这幅画直接画在白杨木质的基底上,长77厘米,宽53厘米。
话中半身肖像油画描绘的是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被广泛描述为“神秘的笑容”。
但对于画作描绘的主人公身份一直是个未解谜团,许多人相信这位女士是一位佛罗伦萨富商和政府要员的妻子。这种推断来自于达芬奇晚年的一句话,他提到一幅“美第奇家族委任的一位佛罗伦萨富商之妻”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