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鸭的反扑
悲剧根源:
农村已成精神的荒野,当看到无聊的根源,最老实的人可能走向最为邪恶的终点。
故事发生在重庆,王宝强饰演的三儿回到家乡。在外边,他冷静无情地杀人,并非全为劫财,只是因“听到枪声才觉得不无聊”。母亲一副死脸,母子、兄弟之情早已淡漠。老婆希望他留在家中过安稳日子,但他早已不将此地视为家园。他继续杀戮,再自我放逐。
村民在路边宰杀鸭子,他在城市里宰杀无辜者。三儿毫不起眼,沉默无声,行踪漫无目的,他是这国度最可怕的人,他就在我们身边。
真实故事:周克华案
周克华
主人公: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
籍贯: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村
职业:无业
作案工具:手枪
事件:2004年以来,周克华在江苏、湖南、重庆等地多次作案,杀死杀伤多人,抢劫80余万元财物。
结局:2012年8月14日凌晨6时50分,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一带被警方击毙。
周克华:从贫困农村里走出的冷血杀手
周克华生于1970年2月6日,这个日子之所以容易被他身边的人记住,因为这天是大年初一。在那个寒冷的日子里,周克华的降生也曾带给父母一些温暖。周克华的父亲是回乡的知青,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因为这个原因,他在生产队当了多年会计。上世纪60年代末,周克华的父亲娶了一个离婚且育有两个孩子的异乡女人,她后来成为周克华的母亲。周家的生活比较拮据,但当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好攀比的了。周克华的童年,就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农家度过。
嘉陵江从二塘村东侧蜿蜒而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河里去“上河沙”曾经是村民们赖以维生的一份好差事。
据村民描述,周克华十几岁便和父亲下河。“我们都只干个两三年,他干了得有将近10年。”村民回忆,村里有几十人一块干活,但周克华父子总是独来独往。陈启厚介绍,周家很少和村里其他人打交道,亲戚也少,即便是红白喜事,周家也不参与。他说,周克华的性格和父亲周正喜极像。周正喜原本是二塘街上人,上世纪60年代,正在念中学的他被下放到村里改造,从此就没有再回去,成了“我们山上人”。
周家属赤贫,在河里干一天活,能挣20多块钱,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周克华和父母生活极为节俭,红砖楼由此而得以在2001年前后建成。村民们回忆,周克华干活非常勤快,大多数时候,他坐着不吭声。一旦有汽车过来,他却总是跑着上前揽活。瘦瘦弱弱的小伙子,力气着实大。后来挖沙业务被人承包,村民们谋生之道中断,周克华走出二塘村。
据警方称,周克华曾经在2005年因贩卖枪支,被云南铁路法院判刑后在当地服刑,公安部通缉令的上半部分照片便是他服刑期间采集的档案样照。但周母陈世珍回忆,2000年前后,家里就来过大批警察,在儿子的房间里搜出子弹,周克华也因此被劳教两年。这是周克华第一次和枪联系起来。
从2004年开始,周克华连续8次持枪抢劫,每次均成功逃脱。没有人知道这8年间他到底是如何度过的。有说法称,周克华反侦察能力极强,是由于其出身特种兵,但警方否认这个说法。周母陈世珍也明确说,儿子没有当过兵。她回忆,20岁左右的时候,周克华曾经想入伍,但体检没有通过, “血压不正常。”
周克华涉及的案件
◇重庆 2004.4.22
抢劫杀人案,取款者一死一伤,被劫现金7万元。
◇重庆 2005.5.16
抢劫杀人案,两取款者中弹死亡,被劫现金17万元。
◇重庆 2009.3.19
一名哨兵中弹身亡,被抢81-1自动步枪一支。
◇长沙 2009.10.14
南郊公园持枪杀人案,死者身中6枪死亡。
◇长沙 2009.12.04
抢劫杀人案,一名取款者死亡,被劫现金4.5万元。
◇长沙 2010.10.25
持枪抢劫杀人案,一男子死亡,被抢东芝电脑一个。
◇长沙 2011.06.28
一男子头部、腰部中枪受伤。
◇南京 2012.01.06
抢劫杀人案,一名取款者死亡,被劫现金20万元。
◇重庆 2012.08.10
抢劫杀人案,两人死亡(包括一名铁警)两人受伤,被劫现金25万元。
2012年8月11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山洞碑口社,警方发现疑似犯罪嫌疑人周克华藏匿的山洞。
2012年8月14日凌晨6时50分,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一带被警方击毙。
各方看法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潘洪其:
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群体分化、利益格局变动对一些人的工作、生活造成重大困扰,加之贫富差距、官员腐败、劳资纠纷等问题逐渐凸显,给普通人特别是失意人群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特殊环境和特殊因素的促发下,其中个别人可能成为思想偏激、人格缺陷严重、不惮用极端手段报复社会的畸变分子。
▲《齐鲁晚报》沙元森:
诚然,每个生命的非正常离去都是一出悲剧。周克华被击毙,固然不值得公众欢呼雀跃,但就他这些年的罪行而言,横死街头也是咎由自取。不能因为他是这个社会的失败者,就由社会来为他的死负责任。
▲《华商报》毕舸:
社会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避免下一个周克华出现?一个平日看上去与他人无异的人,突然之间就爆发出难以控制的暴戾与狂躁,将屠刀对准亲朋好友、素不相识的路人,这是怎样令人费解的极端个案?如果不对类似周克华的反社会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进行全面解读,我们就无法保证自己的身边不隐藏着周克华第二,甚至我们本身也可能变成周克华。
▲网友:
当初的马加爵让我们反思现行教育体制对于人性的关怀日益稀缺,唯分数论让青少年们失去了完整的人格化教育,城乡二元制的两极分化让马加爵这样的孩子充满自卑,仅仅因为遭到同学嘲笑,就会将日常隐藏的对社会的仇视化为血腥暴力。农村屡屡爆发的连环血案,让我们审视贫瘠土地上人际关系的脆弱不堪,失去了赖以维系的基层管理秩序,让农民之间的单一血亲关系容易演变为不公平的力量博弈。而周克华的出现,则让我们又面临全新的反社会人格威胁。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