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英国,对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一对夫妻,一栋房子一辆车,两个孩子一条狗。张雪一家正是最标准的描述。他们在日本生活10年,最终选择了英国作为他们的家庭居住地。她的两个孩子礼貌乖巧,就像在中国长大的孩子一样,会用标准的中文向你打招呼,参加兴趣班,发展很多特长。然而出了家门,他们又与普通的英国孩子无异,用标准的英语和同学交流有最铁的“哥们儿”。新一代成长起来的“BBC”,不再像从前一样被形容为“披着中国人外衣的英国人”,在他们父母的影响下,他们也会成为 “讲着流利英语,学习拔尖的中国人”。
自述人:张雪
年龄:42岁
职业:瑞雅中文学副校长兼老师
来英时间:7年
家乡:天津
现居地:伦敦
家庭情况:一家四口,两个儿子一个11岁一个9岁,家中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叫Ben。
(摄影:安光系)
我和先生是在大学时的一次演讲比赛上认识的,同学日语的我们后来一起选择了去日本留学,毕业后我们留在日本开始工作生活,结婚,生下了两个孩子。在日本居住10年,我们却从未想过定居,始终觉得这个地方的文化无法融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有安定的感觉。
所以当公司外派我先生到英国来工作时,我们都非常开心地答应了,只是想过来看看,也利用两年的外派时间好好思考未来的家庭规划。
英国人的真诚笑容打动了我们
来了以后,却慢慢地爱上了这里,这里让我们有一种家的感觉。日本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国家,那里的人非常礼貌,服务业非常发达,你可以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但是日本的工作压力很大,日本人的性格似乎需要你来迎合他们的工作节奏,大家都是非常自觉地埋头苦干,感觉让人喘不过气;英国则完全相反,是一个比较“粗枝大意”的国家,却真实的可爱。有的人会对你迎面微笑,那些笑容让你觉得是发自内心,不是一种“职业笑容”,他们也许不会考虑到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完美,却讲求一切顺其自然,生活高于工作。
从日本来到英国后,我们似乎觉得脚步慢慢放缓了,生活节奏也慢了下来,找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所以,公司一次又一次的延期我们的外派,最后当公司决定让先生固定在英国工作时,我们都觉得很开心。
在英国一晃就是7年。留在英国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教育资源。大儿子慕天过来的时候4岁半,小儿子只有2岁半,一开始我对两个国家的幼儿教育这块感受比较强烈,因为大儿子在日本上幼儿园,小儿子在英国上幼儿园。
慕天在日本上幼儿园时得到了老师非常悉心的照顾,因为我们住在幼儿园对面,所以我有时候能从窗户看到他。他是班里最早会独自走路的孩子,其他的孩子都还在蹒跚学步,为了防他摔倒,一个老师专门牵着他,我在窗外看都觉得感动,做妈妈地有时候都可能没有这么细心。
而小儿子就不同了,第一天在英国上幼儿园时,我去接他,看到他拿着新做的“画”得意地向我跑来,颜料滴滴答答地滴了一路,我哭笑不得,这在日本的幼儿园里绝对不会出现。
可是正是在这个“不太干净”、“不太讲究”的环境里,孩子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他们是象我自己的童年一样真正的“撒欢”。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也是让我们在英国生活下来的最大的决定因素。
为了孩子的教育最终留在英国
虽然我不算个“虎妈”但我也希望尽自己的所能培养两个孩子。他们从小就参加各种“兴趣班”,在广撒网的过程中,我们锁定几个他们感兴趣的重点培养。天宇现在11岁,从6、7岁开始他的兴趣基本固定,现在还坚持的兴趣班有橄榄球、钢琴、童子军、空手道,他的弟弟天瀚也差不多。
其中“童子军”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英国儿童兴趣班,一般是从6岁开始,主要训练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它分为三个阶段“Beavers”、“Cubs” 和 ”Scouts”,比如,晚上9点开始训练,先走4个小时的拉练,风雨无阻,到了营地以后,凌晨1点,再看场电影才能睡觉,早上6点又得起来。孩子一开始觉得苦和累,但是每一次训练完成后,他们会得到不同的臂章比如“野外生存”、“独立做饭”等等,他们会把这个小奖章缝在制服手臂上,他们开始会为了追求臂章的数量而参加活动,慢慢地他们也爱上了这样地生存训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地课外兴趣班。
在刚过来英国的时候我一直是做全职妈妈,虽然全职妈妈在中国还不被很多人接受,但这在日本非常普遍,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心理落差,我觉得全身心教育孩子也是很重要的事,但是我心里一直都想做回我的老本行——教师。孩子大了以后,我终于有机会做回老师,我在伦敦瑞雅中文学校教书,现在已经3年了。这3年里,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主要还是中国孩子多,粤语为母语的,混血儿,或者是普通话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这里的华人移民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忘记中文,这一点我作为母亲也深有体会。
我的儿子骄傲地说自己是中国人
两个孩子在英国上了幼儿园后,都会开始喜欢用英语说话,我们在这一点上特别坚持,我们要求他们在家里要用中文说话,慢慢地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家里就说中文。我们会和他们一起看中国的电影,给他们解释这是哪里,那是什么,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他们会对别人说自己是中国人,而且对此很骄傲,慕天很骄傲地对我说:“你看,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呢!”
不知不觉,一晃离开家17年。10年日本,7年英国,慢慢地我们好像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思乡情绪。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倒是我们的家人,在中国的亲人始终牵挂着身在海外的子女。我是家里的小女儿,我出国时父亲为了能和我保持联系,他决定学电脑和汉语拼音输入法可以发电子邮件,他走到街上,找了一家电脑学校问人家:“愿意收我这个七十岁的学生吗?”
于是,他象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一笔一划地学习汉语拼音,花了很长时间终于学会了在电脑上用拼音打字,从此,他隔几天都会给我发电子邮件,问候我,告诉我家里的事,这十几年来一直如此。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