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评论 / 英国信用系统,处处是“坑”

英国信用系统,处处是“坑”


挂上电话,冯小小望着破手机叹了口气。前几天手机不小心摔成了渣。为了签一部新手机,她跑细了腿,打烦了各种电话,但是,没搞定。

“我需要一部新手机,朋友说通过一些网络代理商签订手机合同可以返现,占不少便宜。每月套餐合同才20多镑,签一年就可以返现100镑,合同结束时还能免费拿到一部手机。”听上去是不错的买卖。冯小小立刻打开电脑,搜了几家套餐不错的网站,开始登记。

之前一年,冯小小一直用国内带来的手机,从未和英国的通讯运营公司打过交道,也对英国信用体系一无所知。填写完表格后的第3天,一个电话打来家中,“对不起,我们受理了您的申请,很抱歉您没有通过我们的信用检查(Credit Check)。”

对方的电话客气又冰冷,让冯小小毫无头绪,她从未申请过信用卡,也没有拖欠缴纳任何费用,为何自己的信用度在英国信用系统里未能及格?追问下才得知,正是因为她一直“老老实实”地遵循家长灌输的不欠钱原则,从不使用信用卡,才让她这个外来客在英国信用系统中成为了没有任何记录的“黑户头”。

她不死心,又申请了一家看似靠谱的网站,这家的受理速度却慢了许多,几天后她接到电话,被告知通讯公司O2希望她能预付100镑的押金,网络代理商也要先收150镑的保证金,一旦她没有按时支付每月的手机费,就不予退还。

冯小小不假思索地提供了银行卡信息,以为这次不会节外生枝,结果两天后她再度被拒。详问下得知,O2需要申请者提供3年以上的居住地址,可是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冯小小只在英国居住了一年多;此外,前几天的被拒记录立即进入了信用系统,成为她信用记录上的一块疤。当O2查询她信用记录的时候,系统里清楚地显示她仅仅几天前就有一次失败记录,这种短时间内多次申请手机合同或信用卡的被拒记录是信用审查的致命伤。

冯小小绝望了。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经历,她永远都不会意识到信用对她的生活会这么重要。在中国,人们从未重视过自己的信用度,以华人的观念,大多数人不喜欢“欠钱”,排斥申请信用卡,总觉得有一种不安全感,以为申请信用卡就是为了透支。

冯小小这次不愉快的经历最终以花全额购买了新手机划上句号,那笔提前支付的250镑在多次电话追讨下于两个多月后才给予退还,这次主动乖乖跳“坑”的经历给她上了一课,知道了要按照英国规则积攒信用办事。

事无巨细,步步维艰

英国具备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大件儿如买房、买车的贷款申请,小事儿像签手机合同,从申请信用卡到租房,事无巨细均需要核查申请人的信用记录。

在每个英国人成长的过程中,注重维护自己的信用分数、懂得如何利用高信用记录、在信用出现危机时怎样补救等都深深植入他们的观念中,而刚刚来到英国的游客、旅居华人和留学生们却对这个复杂的体系有陌生感和神秘感,不知道如何掌握游戏规则,结果往往被大商家玩入了“坑”中。

奕航虽然在英国生活多年,理财方面“大条”的他同样也糊涂地被申请信用卡坑过。他很气愤地说道:“在逛街时,商家经常推荐我申请他们的信用卡,当时想也没想就填写了申请表,之后告诉我没有通过。我本来也不是很想办的,结果还因此让我的信用变差了。”

英国有三大收集整合信用记录的公司——Experian、Equifax和Callcredit,普通消费者不能像查银行余额一样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信用分数,然而任何存在于信用系统内的人都可以支付一定金额获取自己的信用报告,在系统内部,每个人都会被评定为1到10不等的分数,每一次被拒绝的记录都会影响分数,在信用报告中也会明晰地显示有谁查看了你的报告。

在英国信用系统中,用于衡量个人信用的几个硬指标有:还款效率(欠款是否按时全额还清)、欠款额(目前所欠债务金额的多少)、账单支付情况(是否定期支付各项账单,如水电气、手机费、房租等)。除拖欠付款外,法院判决(CCJs)和破产记录是更为严重的信用杀手。

对于刚刚接触英国信用系统的华人来说,申请一张透支额较小的信用卡并保证按时还款是刷高信用最好的方式,而成功率最高的方式是在长期开户的银行申请。冯小小本想吸取教训,立即申请信用卡开始积攒信用,然而朋友却告诉她时机不当,因为在刚刚被拒过的情况下申请信用卡失败率是最高的,需要留出最短半年的缓冲期。

当心信用窃贼

虽然每个地址在系统中没有被单独评分,然而同一住址如果经常收到欠费账单,信用公司也会酌情三思,公司在调取申请人的信用记录时,已经被搞“臭”的地址往往也对申请人的可信度有一定影响。

英国留学生流动性大,一年来一年走,在英国租住房屋的时间普遍较短。一些国际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临离开英国前签了手机合同,手机到手后就“落跑”,虽然他们潇洒离开,不用担心被信用公司催缴账单,然而之后入住的新房客却因此吃尽了苦头。

英国信用系统也并非尽善尽美,一个小小的漏洞曾让一位无辜的居民顶了上千镑的无名债。在埃塞克斯生活的珍妮·约翰(Jenny John)因为名字过于大众化,多年来不停收到同名同姓也生日相同的人的账单,尽管她已经多次申诉结清了旧的债务,然而新的账单还是源源不断地飞来,因此英国电视台也曾经前去报道,这一漏洞在英国也多次发生。

华人虽然没有姓名重合的担忧,却也有人遭遇“身份窃贼”,脚下一滑掉入无底洞中。徐莹研究生毕业后离开卡迪夫,到伯明翰生活已经一年多,几个月前她突然收到催款公司的信,打开信看见自己名下竟然欠了某供气公司1000多镑,而查询了自己的信用报告后她猜测出了来龙去脉:自己搬离后的新租客私拆了她的信件,以她的名字和地址信息注册供气公司,这一年多来徐莹都莫名地为新租客交着电气费。

时隔一年多,盗用徐莹信息的租客早已人去楼空,房东、供气公司和信用公司都表示爱莫能助,如今她正在和催帐公司据理力争中,然而因为背负债务,她暂时也难以申请到信用卡或者贷款买房,陷入了信用差的死循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