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一周,英国发生了很多看似毫不相干但又密切关联的事件。
比如,8月1日,英国国家档案馆按照“30年到期解密”依法公布了一批1983年的政府机密档案,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英国政府当年为女王拟定的一份演讲稿,一旦当时不断升级的冷战双方交恶并触发大规模核战争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时,由女王向英国全民播报。这份“女王的演讲稿”从诞生到公之于众,英国政府用了30年之久。
比如,8月5日,伦敦警方首度向2009年伦敦G20峰会抗议游行期间因警员“过度暴力”从而导致伊恩·汤姆林森(Ian Tomlinson)不幸身亡的事件,向受害者家属和公众道歉。这个警察滥用武力导致平民死亡的事件,英国《卫报》在事发6天后首先公示于众。警方用了将近4年才正式道歉。
再比如,8月7日,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公开宣布,目前0.5%的基准利率在英国失业率降至7%之前不会考虑涨息(另有明确公开的附加条件),成为全世界最新一家向公众提供明确指引的央行。这个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政策,这位新上任的行长选择提前公告天下。
“女王的演讲稿” “警察过度暴力”和“利率确定政策”,三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件;一个关乎全英民众福祉,一个仅为一人申冤,而另一个和生活息息相关;尽管一个是政府循规蹈矩解密,一个是媒体履行公义揭密,而另一个是提前预告天下——但是,公众知情的时间,从“30年”锐减到“6天”并演进到被 “提前”告知——英国民众的知情权在加快加强,英国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前行。
在英国历史的演进中,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进步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英国社会的进步前行,是和公众知情等基本权益相互推动的。
比如,13世纪初期,英国各大诸侯和自由民知悉国王希望通过征税扩张君权时,在抗争中于1215年迫使约翰国王签署了现代西方宪政的鼻祖《大宪章》。《大宪章》的签署也保障了诸侯和自由民在征税、用兵等方面的知情权、制衡权。尽管《大宪章》远称不上完美,但她从多个方面限制君主皇权,开启了君主立宪制度;通过保护私有财产权,鼓励个人创富,从多个层面激活了社会向前向上发展的动力。此后,英国不断引领西方民主的变革改良,限制君主权力到保障公民自由,并最终从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方面孕育推动了在世界领先的宗教改革、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全球化进程、互联网信息产业革命……
这一系列的社会进步,反作用地一步步激发民众对政务信息的渴求和探求。每当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一批历史档案,都会有大量的学者探秘、研究,并著述论述,向更广泛的公众提供宝贵的历史参考资料。
从英国的社会演进中,随着公众对真相的了解,对政府的监督和纠错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全球殖民的早期,贩卖黑人奴隶的“贩奴运动”在英国历史上是一大罪恶污点,但是当英国社会通过各种书信、文学纪实作品获知贩奴真相后,以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为首的“废奴运动”有志之士,在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等人士积极奔走,最终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本国船只贩运非洲奴隶的法案,成为西方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制度的先锋。
笔者绝非想用这些历史事件替英国殖民过程中的罪恶解脱,但是,在当时世界强国的格局中,如果英国内部不能自我反省,又有哪个国家能够左右?而英国的这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良,靠的正是公众知情下的社会改良。
如今,作为30年前英国国家应急计划的一部分,“女王的演讲稿”希望民众在面临核武器被滥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时,要肩并肩地“帮助那些无法自助的人;温暖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为那些绝望的人带来希望”。幸运的是,“女王的演讲稿”并没有被实际启用播报;遗憾的是,这份讲稿被循规蹈矩地封存了30年后才被解密。
如今,随着公众对知情权的要求不断提高,英国的档案解密制度也在不断改善,目前正在着手从“30年到期解密”过度到“20年到期解密”;而赋予公众更大知情权的《自由信息法》于2000年通过并在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详见本期专题10-11版英国档案解密制度的分析文章)。
一个国家的稳定,源自社会公平正义、公民安居乐业;一个国家的进步,源自全民参与推动和社会改良;而公民参与的基础,是对公民知情权的基本保障和政务信息的透明化;而国家档案等政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公开,是公众“以史为鉴”的智慧源泉。
公众知情,英国还任重而道远。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