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评论 / 走访东伦敦:直击“后奥运效应”

走访东伦敦:直击“后奥运效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伦敦奥运一周年来临之际,《华闻周刊》记者走访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办区——伦敦东三区的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

奥运时期的“光环”虽已褪去,主办区依旧人气鼎沸。当记者走出斯特拉特福德地铁站,一片繁荣忙碌的景象展现在眼前,地铁站外的汽车枢纽广场上,数十辆红色双层巴士来来往往,广场中央巨大的白色棚顶下是在急切等车的人们。另一边,熙攘的人群从斯特拉特福德中心涌向车站旁的天桥,这座天桥通往毗邻奥运主场馆的西田(Westfield)购物中心。

凭借着2012年伦敦奥运前后的大规模城市改造。现在在斯特拉特福德,人们已经看不到过去被伦敦人称作“城市伤疤”的市貌。时隔一年,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仍然留存着奥运气息的大都会面貌,来到这里的人们,很容易被无处不在的商业活力所感染。

站在西田购物中心三楼的瞭望室往远处看,重建中的奥林匹克公园已进入了最后完工阶段。逾五米高的围栏立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入口处,在围栏的后面是正在改建中的、总面积超过10个足球场面积的公园。去年在奥运会会场随处可见的以“微笑服务”闻名的志愿者,如今已经换成了往来穿梭于奥运匹克公园里的施工工人。奥运主场馆“伦敦碗”的体积现在则已缩小了大半,上层2/3的座位都已被拆除,水上运动中心则被摘去了 “双翼”,篮球馆也已不复存在,红色的观光建筑轨道塔点缀在公园中央上千棵的树木和草坪间,利河舒展地穿过这个公园。

据伦敦奥运遗产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华闻周刊》记者介绍,这个伦敦未来最大的城市公园将于明年整体落成,并以“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的新面目对市民开放。公园将延续奥运会后主办区的体育项目优势,并从交通、就业、财富等方面,提高斯特拉特福德区居民的生活标准。这里不仅将会是东伦敦人的“新家”,也将成为改变他们命运的催化剂。

告别脏乱贫穷的时代

翻开历史,当六年前伦敦刚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时,斯特拉特福德还不符合大多数伦敦人民心中所熟悉的大不列颠形象。脏乱,无秩序,街头充斥着独具东伦敦特色的彩色涂鸦。东欧、印巴移民,以及只租得起政府廉租房的低收入居民,聚集在此。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是当时的东伦敦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一场奥运会之后,东伦敦斯特拉特福德居民的生活彻底改变,对于这里的老伦敦人来说,凭借着2012年伦敦奥运的契机,他们走出了贫穷、不安甚至有些原始的后工业时代。

记者了解到,在正紧张改造中的奥运村里,将有一座新的住宅区“东村”(East Village)落成。在这个住宅区里,一半的房间将作为经济适用房出租或出售。

出生就居住在斯特拉特福德区的英国人克里斯(Chris),目前正在参与奥运村改建的施工工作。他向《华闻周刊》记者介绍说,奥运前他没有工作,住在政府的救济房里,在他的印象中,过去的河道、马路都充满了污秽,犯罪事件频发,街上几乎看不见警察,很多人都惶恐地活着。他经常问自己,在这里他能做什么。

奥运会前一年,西田购物中心刚刚落成,政府已为改善斯特拉特福德区环境投入很大精力。那时城市已经渐渐变得光线,络绎不绝的游客为当地注入了活力,但他和他朋友的生活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城市的繁荣和当地居民尚未改变的艰苦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时,我周围几乎没有人能买得起购物中心的商品。即使仅仅是到那里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或者吃上一顿饭的机会也很少”,在接受《华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克里斯苦笑道:“怎可能有机会去那里吃大餐呢?我那时身上都没有一张10镑的钞票。”

他坦言,虽然西田购物中心有很多像麦当劳、匹萨速递(Pizza Express)这样的连锁餐饮店,平均每人消费大概不会超过10镑钱,但是这仍然超出了他的心理价位。西田购物中心在他心里有一个无形的“禁止入内”的标志,把他和他的朋友彻底拦在了外面。

和很多东伦敦人一样,他们的生活因奥运会真正得到了改善。由于奥运遗产改建的项目在当地展开,克里斯和他的很多朋友一起找到了现在这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他觉得自己现在也变得更加自信了,开始接受新斯特拉特福德的一切。

“我打算今后和朋友们一起开一家工程公司,有了现在这些经验,我相信未来会很好。”他笑着对《华闻周刊》记者说。

东伦敦人的蜕变

在今天的斯特拉特福德,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东伦敦人的和善友爱的氛围。无论是在街头目光交汇时,他们回报的微笑,还是金发的小朋友隔着欧米茄手表的橱窗与印巴裔销售员“亲亲”及“拍手”,记者在这里看见,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互动,已经成为了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正如西田购物中心中约翰·路易斯百货(John Lewis)物流管理副经理肖恩(Sean)在与《华闻周刊》记者交谈时所说:“东伦敦人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也会友好地对待任何来到东伦敦的人。”

肖恩是现在典型的东伦敦人的代表。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从伦敦地铁中央线下车。他穿着英国平价品牌Next的红色T恤衫双简单的布鞋,胸前挂着雷朋的太阳眼镜,用iPhone4的手机,结实黝黑的身材显示出他曾常年在日晒下工作。当记者在街头邀请他接受采访时,他很愉快地接受,并与记者在走向西田购物中心的路上,边走边聊。

肖恩回忆道,八年前他从阿根廷来到英国,最初是跟随他西班牙籍的父亲来学习英语,但一住就是八年。他在酒吧打过工、在餐馆洗过盘子,直到后来进入约翰·路易斯百货,从最基本的物流运输做起,到现在已成为物流管理的负责人,他埋头苦干打拼自己的事业。

他自豪地说:“我开始工作时,什么都没有,现在我正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生意人。”他可能正代表着东伦敦人的一种梦想,只身来到这里,挥汗打拼摆脱贫穷,努力多年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肖恩说他很喜欢伦敦,尽管东伦敦过去可能最“不像”伦敦,但仍然感觉他属于这里。

受到冲击的传统小商铺

据了解,“奥运效应”带来的投资热潮,一度使斯特拉特福德区成为投资新宠,但随着连锁品牌和大型超市等商家的不断进驻,以及追逐新房地产项目的富商们的陆续到来,老东伦敦人和他们传统市集的商业环境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们不仅要面对日益上涨的摊位租金,还必须和毗邻的大型商家竞争客源。

在斯特拉特福德中心,记者发现有十几家水果、蔬菜、海鲜摊位沿着中心走廊排开,在两旁连锁大型超市等物业的夹缝中生存。中心内部还有数十家昏暗拥挤的小商贩店铺,贩售着服饰、手机配件、行李箱等商品,格局接近中国国内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这些店铺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手写价格签以及写有“清仓”字样的标签,服饰价格在5镑左右,行李箱也多不超过10镑。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价格低廉,但比起同一屋檐下的大型连锁品牌,这些传统小店铺的生意仍显冷清。

记者从其中一家水果店的店主处了解到,斯特拉特福德中心的摊位租金现在大约为90英镑一周,这还不包括执照和押金的费用,比奥运会之前涨了很多,而如今斯特拉特福德中心进驻了太多大型连锁品牌商店,顾客在他这里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维持生意极为艰难。

像他一样深居在老东伦敦街巷中,常年经营着自家店铺的商家还有很多。面对现代商业模式兴起导致的越来越多传统商业黯淡退出的情况,这些老东伦敦人仍在努力经营着。

正如他所说:“我相信这源于我体内流淌着的经商的血液,我们这家店可以追溯到65年前。现在的确经营压力很大,但是大家都在努力维持,仍然有很多老客户习惯来我们这里消费。”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