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曹盈

中国传统版画技巧的创新者——周健 “对于本次展览中的作品,我所运用的还是中国传统木刻直接而有力量性的表现形式。”
“在作品中我将自己置身在整个图像的左下角,背对着观众,审视和观察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而其他人群我则将他们布置在了画面的正上方,与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
在中国美院学习四年版画后的周健,是一位执着将中国版画技术不断更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到目前已经在日本,中国等地参展,未来他还会到法国展览,让更多的世界观众欣赏到中国传统版画的永恒魅力。
在他的这幅作品里,所有人物都是掩盖在两棵巨大的树下面,就像是一个临时的聚会,树的两边则是飘着绵绵细雨。画面中的人物大多画的不全,主要的人群周健也只是描绘了他们的腿部,“我认为大家不同的站姿在某种程度上很好地暗示了画面中人物的性格和想法,有些人很有自信,有些人很安静,有些人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些则是左右逢圆等等,这些人物背后的语言和想法,通过不同的站姿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与暗示。”

在画中,“雨”则象征着欲望和权力的扩张。整个画面中的各种元素最后通过画面正中间的烟圈以及飘散在周围的烟云所联系起来,使画面具有连续性和贯穿感。
如果说中国的传统土壤是养育了周健画中持有的基本张力的画,在伦敦学习的这段经历则让他的版画更显生动和多样。
“这次作品主要取材于去年我所生活和学习的地方Camberwell(位于伦敦南2区)。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和新鲜的一些感觉,关于生活,关于朋友,关于感情,甚至各种问题。以及一些新鲜的感觉和不同的看法,视角等等。与他们我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聆听和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
周健说自己是个旁观者,更喜欢以倾听和观察的角度去看周边的一切。
相对于“说”,他更偏重于“感受”、“聆听”以及“观察”。看着各式人物的不同言谈举止,眉飞色舞般的面部表情,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交谈方式,让他明白,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形式,具体化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不同的人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习惯,交谈方法,这种种的不同也正体现了大家的信仰和文化背景各自所代表的一种文化样式。“有些无法跨越和妥协的问题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些态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导致的吧!带着所有的问题和经历我创作了这幅具有隐喻性的木版画作品‘This is a personal’s space this is a no smoking area’。”

我想通过符号找到文化的 “回归”——张月薇 张月薇出生于北京,因父母工作长于海外,曾旅居肯尼亚、泰国。目前她现居伦敦,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主修绘画。
张月薇说自己的这些海外经历使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回归”心态——回归到她原属的文化中。因此在早先,从探索民俗的角度,她将熟悉却又需重新认识的文化内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虽然远离自己的祖国很多年了,但在异国的环境中,她也学会了通过其它媒介的探索来表达自己的“回归”心态。
“前期使用的具体的文化符号(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反映了我对身份和文化的探索,也激励了我对文化符号在艺术中起的作用的思考。而现在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慢慢将我原始采用的文化符号统一化、简单化,以至于缩减为笔划——使之脱离表面,进而探究具象背后,这些文化代表物件在艺术创作中代表的意义、以及自身设有的限制。”
虽然听起来抽象,但是当我们观赏张月薇的作品,会发现在她的画中,那些笔划被列为一种创作的元素,用以构图,在混乱的抽象符号(或是说“碎片”)中添加了次序与规则,一是为了去探索在画面中怎样构成“空间”(这里“空间”不一定是生活中理解的视觉深度,也可能只是两个并列在一起的不同元素),二是更让她注重探索绘画本身与绘画的过程,也同时是为了去完善展现她的创作最根本的元素——“魄力”、“异样”、视觉冲击力。

严肃并不是我的调调,有趣好玩才是——吴国瀚 作为一位出生于香港的艺术家,吴国瀚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加拿大和英国。正是这种“倾入型”的角度,能够让他十分敏锐地去观察发生身边的事情和不同文化。“我总是对发生周围的事情很感兴趣,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我们是怎么样生活的,我觉得观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这种观察事实上能够更深层次的激发我的兴趣。我创作的灵感基本上也就来源于周围发生的事情。甚至一些很微小的事情,比如早晨起床刷牙,骑车等一系列的生活小事。”

也许听上去这种“灵感来源于生活”有点陈词滥调,但是当你仔细观察他的画,你能看出的不但是幽默诙谐,你会钦佩画家的想象力和极其巧妙地将每个单独的时间连接成为“因果关系”的上下接口。
“我经常会带着一个小本子,将每天发生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样它们都成为了一种类似于构成电影的小片段。一旦这些小奇思妙想能够激发我的灵感,我就会开始创作,我会先构思草图,然偶把这一切的小片段用一种很连接的方式组成起来,并且我知道这种独特的创作灵感是会转瞬即逝的。”
吴国瀚的这种灵感片段的衔接在他的作品里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他的这种敏感的观察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让他的画看起来如儿童连环画般的有趣。
“我不期待我的画能够让观众觉得很严肃,但是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够让大家 Have Fun!”

无穷的精神世界——陆超 陆超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本科后,来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继续深造。此次展览他带来了名为“无穷”(Infinity)的绘画作品和与之对应的影像作品,这个作品从技法到主题上都引起很大关注。“这次作品的灵感来源不单是指物质上的无穷之意,更是指我们周围的精神世界。比如我每天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我总会思考他们背后发生的故事;但同时当我将这些人的面孔影像不断重叠时,就会发现他们背后的事情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或者每一个人背后的小事情只是人群里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事变得模糊了,甚至被忽略了。这就是我创作灵感背后的‘无穷’之意。”
在整部作品中,陆超利用中国绘画的精湛技巧,通过黑白笔画将他所思考到的人影动态表现出来,在他的画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当代社会中熟悉的个体景象,甚至还能找到因为“江南Style”而爆红乐坛的“鸟叔”的身影。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我觉得每个人都成为了社会大机器下的复制零件。对于我而言,艺术似乎成为了声张我们内心想法的唯一形式。我希望观众在观察我画中的细节时,能够感到有趣和多姿多样,甚至能感到幽默感,但是当他们从远处观察我的作品时,能够深思‘无穷’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