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评论 / 一部中西穿插的跨文化戏剧

一部中西穿插的跨文化戏剧


(本报记者 陈甲妮;实习记者 王思斯)

《华闻周刊》:舞台剧《太阳不是我们的》选择将曹禺多部戏剧重新整合,使悲情的中国女性蘩漪、陈白露、金子、瑞珏、四凤等女性全部出现在同一出剧中,会不会太悲了?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有过这样的顾虑吗?创作中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制作人李如茹博士:我们在一开始构思这部作品时就确定了以曹禺作品中的女性为题材,这是因为曹禺倾注了他极其深切的情感,创作描画了一群女子的经历和遭遇,她们的性格各异,情感都很强烈,而在那样的不自由的社会背景下,各自的故事又是那么悲惨凄婉,人们之所以熟悉这些人物如蘩漪、四凤、陈白露、金子、瑞珏、梅、鸣凤,就是因为她们都在全力地争取甚至是挣扎,想要为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争到一个光明的前途,但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她们一个个都失败了,结局那么惨,那么令人同情和难忘。这正是曹禺这些剧本的魅力所在。我们想要的是以集中的方式,和现代人能接受的结构,向观众传达这种魅力。悲剧有悲剧的审美特点,人们从“美的毁灭”中感悟人生,何况剧中包含着大量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沉的内涵,不是一味的凄凄惨惨,因此我们并没有产生过“太悲了”的顾虑。

《华闻周刊》:在这出剧中,有些情节对于西方演员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裹小脚。类似这样的情况,作为导演如何能够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呢?

李如茹:这个剧的排演是一个跨文化的创作过程,有意思的就在于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目前全剧开始于几张裹小脚的形象。说起来裹小脚完全是中国旧时代风俗,英国人没法理解吧?但恰恰不是。这一令人惨不忍睹的事实震撼了英国青年的心灵,给了他们“压迫”(这种)非常抽象的概念以直接感受,因此,我们的演员非常关注这个在《家》一剧中出现的情节,是他们推动了将这个内容选放入剧中的。而且,恰恰英国、欧洲有相似的旧时代习俗——束胸,在这一点上,两种文化就找到了交叉点。 当然对于英国的演员来讲(尤其是他们还是学生),必要的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知识还是需要传授的,我们通过一些必要的阅读以及导演蒋维国带领大家所作的练习,增进了他们的了解。更多的是在具体排演的过程中,演员们自己会饶有兴趣地问我们有关的情境在中国会是怎样发生发展的,这些随时随地的交谈和交换意见无疑是推动整个工作的重要环节。

《华闻周刊》:和西方演员合作一部中国味十足的舞台剧,最难的地方是哪里?有人在看过该剧的演出后说,这些英国姑娘在剧中说着英文却叫着中国名字,摇着扇子但有些服装又是比较现代的,这样的用意在哪里?导演蒋维国:作为导演,我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这一点:我不要我的演员们“演中国人”。因为他们无论怎样看也不会像中国人!硬叫他们去模仿中国人,他们会非常别扭,恐怕观众看着也会别扭。相反,我提出要他们在理解了人物的情境和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情感自然地表演——爱、恨、纠结、痛苦、恐惧、焦虑…… 一切都按他们所感受的去演,用真实的感觉去演,观众眼里看到的是英国姑娘,他们的表演是观众能理解的、有共鸣的,名字是中国的只是一个标签表明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但人物关系尤其是人物感情却是人类共有的,当然也和英国观众共通的,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剧场效果。否则,硬扮“中国人”,装模作样,就会生硬而不自然,演不好,观众不会入戏。 我们排练的方式是西方常见的由一个创作群体根据题材内容自行编出场景的颇具自由度的方法,旨在充分发挥每一个创作者的能量,而不是导演一人说了算,也不是拘泥于固定的剧本文字所限定的框子。所以,实际上我们的戏是“改装”过的曹禺剧。因为是在英国演,对象主要当然是英国观众,一切要以他们的接受程度来考量。于是有趣的是,有些曹禺剧本不可能有的成分就会在我们的剧中出现,比如爱情场面中的接吻,有两处场景演员排着很自然地就接吻了,作为中国人的导演的我,难道不知道曹禺剧中是没有这个情节的吗?难道我不知道在旧时代的中国不会是那样的吗?但我决定让他们这样演,因为这里的观众会认同。有意思的是,大家眼中看到的台上都是英国男女,他们接吻看上去相当合情合理,相当自然。我们就这样演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这样作跨文化戏剧的时候,“中”和“西”的你来我往、穿插融合是常有出现的,我觉得这是好的,是有趣的。有位中国女演员看了演出后说,她没想到周萍(《雷雨》中的大少爷)可以是像我们那个样子演的,但她认为看了觉得很新鲜:“有什么不可以呢?”

《华闻周刊》:那么导演和制作人如何通过这样的一出剧让英国人更了解中国文化?

李如茹:由利兹大学的青年学生演这个戏,整个就是一个学习教育的过程,像深入阅读曹禺五个剧本、参加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讨论会,自己从因特网上寻找各种有关资料、看中国表演艺术的录像等等,都是在加深全剧组对中国的了解。这批学生从对中国很少认知到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他们自己觉得非常欣喜。

《华闻周刊》:是否想再创作一些当代中国的作品?截止目前,舞台剧 《太阳不是我们的》在西方一共演出过多少场?全部在英国演出吗?观众的反映如何?

李如茹:《太阳不是我们的》仅仅是一个起步,去年(2011年)在英国伴随曹禺纪念活动和展览而演出过。今年在爱丁堡演出之前,曾于五月和七月分别在利兹作过为征求意见的演出。在爱丁堡的演出一共六场。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自身戏剧传统极其厚实强大的英国,人们对中国戏剧的认知是少而又少的!远逊于对印度、日本等国戏剧的推介。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现在正在排演以中国剧《赵氏孤儿》为基础的新戏,这简直是凤毛麟角的罕见的对中国戏剧的介绍。我们为他们的演员作工作坊并提供任何所需要的帮助,希望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 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希望让更多的海外普通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戏剧可以成为有效的“文化桥梁”,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需要更多的人作大量的努力,才能有所推进。我们所作的,真是只能看作是开始起步的一点点微小的积累;但,只要坚持做下去,中国戏剧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英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