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魏秧子)
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 《华闻周刊》通过亲历奥运会开幕式彩排的具体过程,探班奥运村,并通过深入采访,了解人们普遍关心的奥运会安保隐患、奥运村的配套设施等具体问题。
赞助商独霸商机奥运掉进钱眼里
记者探班奥运村,感受到奥运会“铜臭味”十足。 为了保护赞助商麦当劳的利益,公园内除了麦当劳,其它餐饮店是不允许单独出售薯条。要知道英国的“国吃”就是炸鱼和薯条(Fish and Chips)。为此,园内的“Fish & Chips”都是打包出售,不单卖薯条,价格是8.5英镑。你也可以单要炸鱼,因为一份炸鱼和薯条其实只是炸鱼收钱了,薯条是免费送的,但饮料的价格也偏贵。 据在奥运村的志愿者介绍,奥运村的餐厅食物丰富,有英国美食和世界美食,而且价格基本与市面价格持平。但是,由于奥运餐厅不对外开放,普通观众的选择除了赞助商之外,非常有限。 同样也是考虑到赞助商利益,在公园内如果用信用卡消费,只能使用Visa卡,而MasterCard和America Express、银联卡都不被接受。这对民众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如果没有Visa信用卡的观众,请务必准备充足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安保力量分布不均
根据《华闻周刊》记者亲历,进入奥林匹克公园一共需要“过四关”。首先,入园之前要在门口检查门票,进入公园后,要进入主体育场需要进行安检;超过100毫升的液体、管制刀具等是不允许带入的,这些都会在安检时逐一排查。安检通过后,还有两次验票,所以一定要保管好门票。 但是,记者在经历四道安检之后觉得,这种程度的安检在一定程度上是“防君子不防小人”。首先,门票上虽然印有持票人的姓名,但是入场时并不会真正核查身份,所以只要有票,任何人都能入场。 其次,一些奥运会的志愿者也认为奥运会安保力量不均衡。记者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看到虽然有不少警察和士兵,但是他们的警觉性并不高,甚至有点闲散。 而奥运村的安保则严密很多,不仅是对外来人员,即便是教练和队员进出都要经过反复排查,媒体记者如果没有许可或者不是在媒体开放日一律不能进入。
主会场周边交通一团糟 作为伦敦奥运会主会场所在地的Stratford,交通压力更是倍增。记者在7月23日晚参观完开幕式彩排返回就感受到了伦敦交通的“无力”。 观众们在10点15分看完彩排后离场,但是在去往地铁站的途中却因为地铁停运被困在公园内长达一小时,终于到达地铁站则被告知,原本有的三条地铁线只剩一条还在运行,于是就出现了“千人挤乘”的场面。 彩排现场很多观众们表示,开幕式一定会精彩,但是我绝对不会再来了,坐在电视机前看就好了,交通太糟糕了!有些观众甚至打趣说, “下次来一定带个帐篷,这样要是回不去,还能有个地方过夜。” 地上交通问问重重,空中交通也不让人省心,7月25日下午为了已经奥运而特别开设的观光缆车也除了问题。由于系统预警,缆车被迫暂停运行,数十位乘客顶着炎炎烈日被悬在空中,在30几度高温的车厢被闷了近一个小时。故障排除后游客安全返回,更让人气愤的是,惊魂未定的乘客最后得到的赔偿仅是一瓶矿泉水。 配套设施问题迭出
奥体公园内的环境优美,志愿者也非常热情,但是仍有很多细节问题。首先,所有指示牌都只标注英文,对于不懂英文的外国游客来说很不方便。而游客也不能辨识哪些志愿者听懂自己的语言。 一位中国志愿者说,如果是不懂英文的中国游客最好找一位会说英文的朋友同行。如果没有,就请注意志愿者携带的证件,“一般长得像中国人,或是名字用拼音可以念的就是中国人。” 其次,主体育场的上层观众席需要很多的台阶且没有电梯,对于老年人或是行动有困难的观众来说非常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