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陈甲妮)
最近几个月,对于陈士争导演来说,虽然忙碌却很有收获。在中国北京的剧院里上演着由他执导的新京剧《霸王别姬》;在英国伦敦的剧院里也刚刚结束一部由他执导的纯西方歌剧《幸运小姐》的演出;而他本人已经出现在法国巴黎,进行着另一部当代歌剧的执导工作。
他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东、西文化之间,华裔的背景加上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在陈士争看来,无论是他执导的西方古典歌剧、新歌剧,还是与中国有关的戏剧,“基于长期的合作与磨合,所谓的东西方文化冲突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在地域和文化概念上是没有差别的。”
善于游走于东、西文化之间的陈士争,也创造了很多在中国“受争议”的戏剧。它们多被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和传统戏曲,例如《牡丹亭》、《西游记》以及刚上演的《霸王别姬》。
上个世纪末,时年36岁的陈士争将全本昆曲《牡丹亭》搬进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全长近20小时,分6场,连演3天3夜。在现场谢幕长达40分钟之久,西方媒体给予他很高评价的同时,中国传统昆曲迷们坚决拒绝这种将昆曲和京剧、评弹等剧种混搭在一起的剧目。但这出受到“冰火两重天”境遇的《牡丹亭》,客观上为2000年昆曲入选首批“人类非遗名录”起了决定性作用,让更多西方人和年轻人认识并了解了昆曲。
即将于夏季伦敦奥运会期间来英国演出的《霸王别姬》在中国国内演出后,预料之中的批评依然纷至沓来。陈士争并不介意这些反对的声音,他原本就是计划演给英国观众的作品。如何让东、西方的文化与艺术融合、彼此接受才是陈士争真正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