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闻周刊记者:陈甲妮)
(杨媛草在新闻发布会担任苏珊大妈翻译)
2010年,将“达人秀”节目带到中国,最终登陆上海,让《中国达人秀》应运而生的英国国际传媒公司IPCN在19日,正式在伦敦启动海外选手招募活动。该公司对《华闻周刊》表示,按照计划,《中国达人秀》的海外初选节目录制在10月份就会开始。
《中国达人秀》登陆英国招选手,虽然对象并不局限于华人群体;但还是会让长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英国达人秀》的海外华人们感到兴奋。在伦敦,不少华人对《华闻周刊》表示,这意味着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观众,还可能成为舞台上的那个“达人”。
“中国选出来的达人和英国本土达人,究竟有没有不同?”对于这个问题,IPCN更愿意用之前在《中国达人秀》中获得关注的平民选手的例子,来做解释。在第一季的《中国达人秀》中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已经通过“达人秀”的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励志明星。他已被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旗下的东方娱乐签为合约艺人。在去年,他已经受邀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同时也接受了很多海外媒体的专访,问鼎首届中国达人秀“年度达人”之后,他的照片几乎登上了全球媒体。他作为一名无臂钢琴师,成为了很多追求梦想的年轻人的榜样,他的名言“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或许就是对他的生活最好的诠释。
(09年《英国达人秀》亚军苏珊·鲍伊尔)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英国“达人”莫过于一曲《我曾有梦》唱红全球的英国大妈——苏珊·博伊尔。这位年纪刚过50的平民歌星早前一袭唐装出现在上海《中国达人秀》的舞台。
苏珊出生于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在2009年亮相《英国达人秀》之前,平时能有的唱歌机会就是在当地教会的唱诗班练练嗓子。而在她一夜成名之后,《英国达人秀》节目立刻意识到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平民巨星,此后来自全球的演出邀请更是不断。苏珊很快就晋升百万英镑升价歌星,而《英国达人秀》更是赚足广告收益。
但正如苏珊在上海面对万千歌迷们,给予的回答所说,“别把比赛看得太重,享受过程最重要”;“达人秀”不是拳击场,只要你演绎得有特色,都会听到台下的掌声。
(IPCN特别邀请《美国达人秀》和《英国达人秀》的获奖者们去中国为《中国达人秀》助阵。)
《中国达人秀》每季节目除了评选出一名“年度达人”之外,还会有很多单项奖。像是第二季的“年度达人”是卓君,菜花甜妈获得“中国达人——随心而乐”奖,胡启志荣获“中国达人——实力绽放”奖,乌达木获得“中国达人——天使的微笑”奖,卢驭龙获得“中国达人——青春的悸动”奖。所有获奖选手都有机会被索尼公司签约,而选手们看重的其实也并不是现金或实物的奖励,而是舞台带给选手,可能改变人生的机会。
“达人秀”节目起源于英国,目前已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制作了本地版本,它的模式成功性是毋庸置疑的。英国Fremantle公司提供的制作宝典事无巨细,同时还有英国的制作顾问亲自飞到上海进行指导。
从2010年7月《中国达人秀》在东方卫视播出以来,节目在中国收视率屡创新高,无数心怀梦想的人渴望登上这个舞台,第三季 《中国达人秀》在追求收视进一步突破的同时,更加希望打造一场真正的“国民的盛典,草根的狂欢”。为了呈现普通老百姓的多元梦想,彰显少年中国的“大情怀”,节目组决定走出国门来到英国设立分赛区,力图在更大范围内拓展覆盖面和渗透力,希望能寻找出更多隐藏在市井中的天才,坚持向打造“所有华人实现梦想的舞台”这一目标迈进。
虽然华人自古以来看重内敛,但在“看秀”上,却有着悠久的传统习俗。从根本上来说,“达人秀”是把中国人熟悉的街头杂耍,庙会活动更多地搬进了室内的舞台灯光下。如果仅仅只是看看听听,未必会让中国人心动,但如果台上站着的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上海整个制作团队除了严格遵守之外,还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更将其赋予了“梦想”的内涵,使得它不单单是一个选秀节目,而是一个创造奇迹和创造梦想的舞台。除了制作水准高于一般国内现有娱乐节目外,中国观众其实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带有真人秀性质的节目。制作方一直坚持的是“四分故事,六分才艺”,因为这种真情实感的表达,才更容易被观众所喜爱。
除了刘伟,站在“中国达人秀”舞台上,一夜成名的还有唱《从头再来》的“破产千万富翁”高逸峰,他的励志故事,已经让他通过“达人秀”,将自己经营的包子铺做成了连锁品牌。在“达人秀”舞台上,还有“脱掉高跟鞋也可以很美”的蔡胖妞,“永不言败”的功夫派,为了爱人学唱儿歌的王爱奉,还有让人捧腹的“表情帝”杨迪,7岁的“忐忑妹”潘玥琳,还有“让评委崩溃,让观众抓狂”的宝善哥……
催人泪下的故事只是 “达人秀”所展示的一个方面。在第二季中,舞台上来了一位“科学达人”,他是高三的学生卢驭龙,他自创的“特斯拉线圈”表演震撼了所有的评委和观众,一夜成名后,他已经得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家著名学府的邀约,他已经离自己“实现全球无线输电”的梦想更近一步。IPCN认为:“正如中国达人秀的宣传口号——‘相信梦想,相信奇迹’,我们选择达人的标准并不是他是否值得同情,而是他通过表演所传递的情感是否打动人心。”让人印象深刻的选手是绝对数不过来的,但其实在中国达人秀舞台上展示的,并不是一张张“励志牌”或者“煽情牌”,而是充满不同的情感的人生故事。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