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厢,卡梅隆和奥巴马都纷纷发愁本国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拼命高喊就业机会,在中国,失业率却并非敏感词。只是,中国真的是遍地黄金吗?
(本报特约记者:高丽莉)
就业竞争也激烈
就业市场大,可应、往届毕业生也多,竞争并不更显缓和。
Kathy今年1月初回英办PSW签证之前,已经在上海找了三个多月工作。她的主要目标是著名外企,诸如汇丰银行、联合利华或宝洁公司等。只是,竞争残酷,即便有海归背景,也一样要先和上千名投送简历的中国本土学生一样,从参加笔试开始。她出于各种原因,放弃了。她先后投了20多份简历,唯一成功的经验是,英孚教育的教师职位。
五成月入低于5000
调整心态和心理预期,可能是海归回国找市场首先的必修课。
去年由中国启德教育集团发起的为期三个月的《海归就业力调查》,在调查了近七千名海归之后,于10月24日公布报告:五成海归收入在5000元以下,其中五分之三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五分之二在2000-3000元之间。月薪过万的仅占2成。
据Kathy说,在英孚教育当老师,起薪2100外加授课费,一个月大约就是在3000到4000之间。
事实上,大多数准备回国找工作的海归,在现实的教育下,都已经放低门槛。Fang去年毕业,学了动画制作,现在深圳一家动画制作公司上班,月入4500元,家里每月要贴1000元给她在深圳租房。
Joyce,也是2009年进的北京光大,现在年收入在七八万之间,“每月租房三千多,食品物价也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剩下的钱只够在北京基本生活。”
不过,据“海归”调查报告显示,与同等学力、工作年限的海归平均薪水比本土人才高出1500元左右。
专业不对口也是问题
即便是在中国找工作,海归们也一样要面临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对于留英海归而言,Susie是幸运的少数派。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硕士毕业,她被Tesco招去,先驻英工作一年,之后去中国总部,成为联系两边的中介。而大多数,却并无此等幸运。Tony,帝国理工的电子工程系本科和硕士,2009年毕业,没办psw签证便直接回国,因家人帮他托关系在光大银行找了一份工作:柜员,平均月入5000元。他说自己很珍惜,因为“‘光大’真的很难进”。
虽工资不算高,虽与自己专业毫无关系,也几乎完全用不上英语,但他ony说,这份工作相比于其他社会企业和外企,稳定有保障,福利好,医疗社保好。
也正因此,和他一起在光大做柜员的,还有北大的法律系硕士和新闻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