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馓子是炎陵当地特有的一种油炸米面食品。制作时,先将粘米碾成细粉,清水和面,加少许食盐,揉轧展平,小块单边切成细条,扭捏成型。圈套圈的似奥运五环,红尖头的像并蒂寿桃。然后置油锅炸至金黄,捞取即成。和其他地方的馓子不同的是,炎陵馓子和面时会掺入剁碎的蒜根、芝麻,并撒上五香粉。入嘴咸淡相宜,脆香可口。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食用的“寒具”即为馓子。那时候,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快餐,既是为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
馓子又称寒具,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快餐,既是为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
关于寒具还有个典故。说是东晋时有个大将叫桓玄,此人附庸风雅,收藏了大量名贵书画,又爱显摆,每有朋友登门,就拿出来让人一同观赏。一日广邀宾客,大摆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又取出一幅珍品请人品评。那天的饭食当中有寒具,桓玄的客人吃寒具就像我们今天吃麻花那样,用手抓着往嘴里塞,一顿饭下来,手上都沾满了油,当大家在桓玄那幅画上指指点点之时,油印子就转移到了画上,好好一幅画给糟蹋了。桓玄心疼得要命,从此吸取教训,再请人吃饭一律不上寒具。(编辑/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