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月17-18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英国首相卡梅伦与欧盟领袖就英国留在欧盟的条件达成了协议。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就在卡梅伦于会后宣布英国“脱欧”公投将于6月23日举行后不久,包括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保守党重臣在内的政要纷纷站出来表态,明确支持“脱欧”。
“脱欧”为何每隔数十年就会被热议一次?英国人为何难去“脱欧”心结?本文进行了解读。
脱欧:英国人难去的心结
○ 文 曹劼
○ 编辑 薛章
6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留在欧洲一体化的大家庭。这次公投之所以举行,表面上看,是在前一年赢得大选的英国首相要向选民兑现政治承诺。但细究其里,却是孤处岛国的英国人,举国上下在欧洲一体化政策上,分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执政党内部,放弃还是继续与欧洲合作,已经成为执政领袖能否延续政治生命的重要因素。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我们这两年从媒体上的确看到听到了太多太多,有关英国“脱欧”话题的报道了。但上述这段与当下局势可没什么关系,而说的是在1975年6月5日,英国第一次为欧洲政策举行全民公投的旧时往事。那一年,宣布举行公投的英国首相是威尔逊,来自英国工党。而当时,“欧盟”这个概念还不存在,英国在纠结该不该说再见的组织,是才刚加入两年半的欧洲共同体。
年近六旬的鲍威尔是老伦敦人,说起1975年参加那场公投,他说当时年轻的自己投下一张“YES”的赞成票,现在看起来还是草率了。1975年的那场公投主题是:“你是否认为英国应当留在欧洲共同体?” 鲍威尔说,当时自己做出选择的理由是,欧共体可以帮助英国从欧洲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等等诸多因素中获益。
在1975年的那场公投中,心存疑虑的英国人的确不多。支持英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的选民投票率超过1700万,比例占到67%。多数英国人都和鲍威尔的看法差不多,虽然和欧洲邻居相处有诸多不易,但放眼未来还是值得留下;也正是因此,那场公投的投票率在英国政治史上都令人瞩目:65%,相当于每三个有资格选民中,就有两个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做。
鲍威尔说,在上世纪90年代目睹欧元问世的时候,他和很多英国人一样非常庆幸自己当年在公投中所做出的决定。因为一个蓬勃兴起的货币市场一体化经济体,共处一个繁荣欧洲的愿景,已经触手可及了。
但进入21世纪,一切都变了。40年前的绝对挺欧派,如今的执政党英国保守党,成了对欧盟最大的抱怨者。在2013年,保守党首相卡梅伦宣布会在成功连任后,在2017年之前宣布是否举行脱欧公投。在整个2015年,不惜周游列国拉拢盟友的卡梅伦,最终在2016年2月18日走进布鲁塞尔的谈判桌,与一同参加欧盟领导人峰会的各国一把手摊牌:是否能够接受英国提出的改革条件?还是坐等英国人再次宣布用公投方式来决定双方未来的关系?
英国人究竟想从欧盟那里要来什么?言简意赅地说,面对大批东欧移民和中东难民涌入境内,英国要求有权力拒绝今后向踏入境内的欧盟其他成员国居民,提供和英国本土居民一样所享受的所有福利待遇。此外,英国仍然坚持作为非欧元区国家,自身的财政政策需要拥有独立性,不容欧盟干预。
欧洲一体化的两大缔结国,德国和法国,对于卡梅伦政府的态度一软一硬。在过去一年已经同卡梅伦有过多次单独会面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仍然表示,希望英国留在欧盟,而各方都有这样的意愿。但众所周知与卡梅伦政治关系不睦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就强势地做出回应说,“任何国家都不应将自身豁免于共同规则或者共同权威之外。否则,面临危险的就不是某个成员国,而是欧盟”。
1993年伴随《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而问世的欧盟,最早源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了1967年,它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西欧重要力量的英国,却长期选择作壁上观,不愿过早加入。
虽然1975年的公投让英国继续留在了欧洲共同体,但它与欧洲大陆的心结却深深埋下。在欧洲大陆的媒体上,对于英国“疑欧派”,“脱欧派”一直有着数不清的鄙夷和挖苦之词,在不少欧洲大陆人的眼中,英国就是重利轻义的典型。
而对于2月19日欧盟峰会从早餐会谈到晚餐会,马拉松式的谈判。一些欧洲小国显然都把责任归罪于英国,批评起来不留情面。比利时首相米歇尔的话说,他认为卡梅伦在最近几个月已经开始陆续放弃早前的一些主张,他希望英国能够现实一点,最终选择留在欧盟,而不是对欧盟漫天要价,提条件。
但纵观过去十年的关系发展,英国并不常扮演在欧洲惹麻烦的角色。相反,英国更多的是在政治和经济上,配合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推动欧洲的统一对外政策。那么英国又为什么四十年一轮回,再提“脱欧”呢?
表面上看,这是英国不甘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其他成员国的拖累。根据英国财政部的数据,仅在卡梅伦政府2010上台的第一年,就给欧盟上缴了89亿英镑的预算,而这比英国花在铁路建设,失业保障支出只多不少。此外,如遇特殊情况,英国还有义务紧急追加财政贡献。上一波的欧债危机发生后,非欧元区成员国的英国,因为欧盟成员国身份,被要求提供657亿英镑的财政支援。 2015年抵达欧盟的难民人数超过一百万,由此形成自二战以来欧洲最糟糕的难民危机。之后的安置难民争议,更是让英国人对欧盟政策反感度大大增加。
但从根源上来说,这还不是英国人始终没有忘记“脱欧”想法的深层次原因。按照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的观点,英国对自己所处大陆的观点颇为奇特,这有很多原因,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文化和自我形象。就欧盟而言,英国的原罪在于,加入这个组织太晚,领导权已被法国和德国夺走了。早在1944年,时任美国国务卿斯特提纽斯就曾对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直言,英国在任何一个自己不占据领导地位的俱乐部里,永远都是不舒服的。
卡梅伦已在2月20日宣布,将英国“脱欧”公投的时间设定为今年6月23日。但无论公投结果为何,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关系,都很难将过去四十年的交往心结完全打开。
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一些媒体给出分析认为,英镑在今年夏天,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之际会出现市场震荡,伦敦作为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也会因为英国一旦退出欧盟,当地房价出现下跌。不过,这些情况即便发生,相信也只会是暂时现象。毕竟环顾全球,像英国这样拥有完善投资营商环境,适合人类生活发展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多到星罗棋布的程度。
至于受打击程度最大的,还是欧盟。正如法国总统奥朗德所言,它会令欧盟的公信力丧失,难免会有更多国家效仿英国,拿成员国身份来胁迫欧盟答应自己更多的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早前感慨,明年此时,欧盟还和今天的欧盟一样,就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