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留学时,我和几个朋友常常凑在一起,从遥远的中超扛回来食材围在厨房做一桌家乡菜。饭桌上我们常常吐槽两件事,一是英国菜太难吃,二是虽然饭菜难吃,但体重增幅迅猛。这其中,炸鱼薯条,高热量的英式早餐以及经常半价的Ben & Jerry’s功不可没。
英国作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说过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要想在英国吃的好,得一天三顿吃早餐。
我把这句话转述给朋友Y氏,她说P,英国佬们每天早上就吃三样东西,牛奶,麦片,牛奶麦片。
毛姆是个大半辈子都住在法国的英国人,他说这话时是十九世纪晚期,这直截了当地说明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菜系里,1,早餐十分惊艳,2,只有早餐惊艳。当然这话拿到今天也依然适用。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早餐是什么样子的呢?英国作家卡奥里 奥康纳在《英式早餐》一书中这么写:
“ 维多利亚式乡村小屋供应的早餐,足以把我们这些现代人撑得几天都动弹不得。头盘是鱼;然后是野味或者家禽肉;再然后是香肠,培根,有时还有牛肉和羊肉;各式各样的蛋-煎的,带壳煮的,荷包的,炒碎的;面包种类繁多,配上橘子酱和其他果酱。当然,冷切也是不能忽略的,有火腿,牛舌,野味和野味做的派,冻肉冷盘,冬天时还会加一盘卤制好的牛肉。”
这段文字我连读几遍,暗暗咽口水之余觉得这设定一定是供应给乡村贵族的。早上起来靠着壁炉吃完这份早餐,带上狗和猎枪,冒着暴风雪出门打一两只狐狸,热血沸腾。
据英式早餐协会(没错他们还成立了早餐协会,致力于维护英式早餐的历史和传承)称,随着19世纪中产阶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模仿贵族的生活方式,全套英式早餐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在认识到一顿丰盛的早餐是一天繁重生活的良好开端之后,工人阶级很快加入其中。到1950年代,煎炸食物已经成为英国的国民早餐。
自然,现在已经不再是维多利亚时代。世风日下,在英国,人的地位渐渐降低,英国的野生动物们一举翻身成了大爷,别说吃了早餐打狐狸,如今连大街上的鸽子都大摇大摆不正眼瞧人类一眼。乡村贵族们热爱的英式早餐慢慢缩了水,今天的全套英式早餐(Full English)一般包括鸡蛋、培根、香肠、茄汁黄豆(Baked beans)、面包或吐司,有时候还会有炸土豆饼、黑布丁(Black pudding)。鸡蛋常常是只煎一面的太阳蛋;培根是外脊或者五花;茄汁黄豆的口感绵软,有朋友跟我讲她曾经一个人空口吃掉一整罐。这样一份高热量的全套英式早餐,是唤醒身体的安慰剂,它饱含着英国社会的变迁,也映射了很多难以道明的阶级内涵。在英国寒冷漫长的冬季里,这种高脂肪、令人充满饱腹感的食物让人产生满满的安慰感。
出于健康的考虑,也是因为上班族们太过忙碌,现在英国人鲜有闲情逸致每天听着BBC早间新闻做出全套英式早餐,厨房早就被各式各样口味的麦片占领,公交和地铁站附近也堆满了供应贝果(Bagel)和羊角面包的咖啡店。尽管如此,全套英式早餐依然出现在几乎所有Brunch菜单的正中间,有些餐馆甚至不限时全天候供应英式早餐。我问英国朋友K氏,这种高胆固醇食物顿顿都吃,真的“大丈夫”(没关系)吗?她哈哈笑:推广英式早餐就是推广爱国主义。
我常吃英式早餐的地方是我读书时的城市,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卡迪夫靠海,遍地都是抢薯条的海鸥;建筑风格独特,市中心有几条镶嵌在购物中心的Arcade(拱廊长街)蜿蜒而去,Arcade里开满了手工鞋店和供应早餐和下午茶的茶屋。周日上午懒洋洋地起床,约上室友,穿过Bute公园和卡迪夫城堡走去市中心的Arcade,随意挑一家茶屋,点一份full English。溏心蛋的蛋黄流出来,浸润培根;香肠表皮紧实,切开却多汁;黑布丁外脆里糯;吐司烤得松脆,涂上厚厚的黄油和果酱,一口咬下去全是饱和的满足感。此时再喝一口滚烫的红茶,真是什么都可以看淡。
除了喝酒外,早餐也是英国人的重要社交方式。我常去的那几间茶屋周日永远熙熙攘攘,银色头发的英国老头和老太太们常常围坐一桌,一起享用早餐。他们眼神交流间流露出沧桑感的温暖,让人刹那间忘记了咀嚼。
人生无数个交接点就在这一盘盘的早餐中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得到,不断失去,再不断得到,再不断失去,岁月渐渐把头发也浸成银色。对这么一个倍受诟病的黑暗料理国,中国胃们却依然保存着对其早餐的难以名状的热忱,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这份食物代表了我们在这个国家的记忆。
很多留英回国的人,都尝试过在周末的上午买了培根香肠和茄汁黄豆自制一份全套英式早餐。英式早餐对于很多去过英国或在英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来说,它真正代表的意义,不是英国的阶级变迁,不是寒冷漫长的高纬度冬季,而是在这个岛国度过的无数个或喜或悲的日日夜夜。是你的当下,或许也是你的未来。
且吃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