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的台湾中部迎来盛夏,35度的高温已是暑气蒸腾,艳阳下,柏油路反射出银灰色的光芒,我一路来到台中市南屯区的干城六村。印象中,占地10公顷的眷村老房舍已不复存在,仅剩下一片陌生的翠绿草地,等待都市改造重新赋予这块土地新的活力。正当我还正从记忆中搜寻蛛丝马迹的同时,五颜六色的彩绘矮墙和充满童趣的图腾小巷再次跳进眼帘,那是熟悉的、抢眼的、有故事的彩虹眷村......
拿着画笔的彩虹爷爷
彩笔挥洒在这条长约100公尺的巷弄,色彩缤纷的涂鸦蔓延在巷道的石墙、木窗、铁门,甚至是水沟铁盖,猫咪、鸟儿和水牛,还有一面“名人墙”画着被卡通化的明星,一个个奇异梦幻的图腾跃上这座老砖房,色彩就像从油漆桶中被泼洒出来,点亮了彩虹眷村。
“我喜欢公猫,它们会这样‘喵喵’叫,所以我画猫。”人称“彩虹爷爷”的黄永阜操着浓浓的外省口音,边说边比划,模仿着公猫的胡须,他是这座彩绘眷村的创作者,多年来,每天拎着一桶桶油漆和画笔,一笔一画创造出一方童话世界。
93岁的黄永阜来自香港,来台前为国民党军人,曾参加过抗日战争,1949年他跟着国民党撤退来到台湾,从部队退役后在台中落脚,一晃眼已是37个年头。“年纪大了成天待在屋里睡觉,没有出来活动晒太阳对身体不好,所以我就开始画画。”黄永阜说起自己开始彩绘的过程,带着爽朗的笑声。
水泥墙上写着黄永阜记忆中香港的住家地址,还贴上一张香港报纸采访彩虹眷村的报道,那是香港的家人寄给黄永阜的剪报。2010年,为了排遣老年一成不变的生活,黄永阜开始在房里涂鸦,第一幅画就在屋子内侧的窗户下,五个可爱人物顶著不同发型、穿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各有特色,其中一个人物是台湾艺人猪哥亮,以鲜黄、粉红和湖水绿为主色鲜艳吸睛,“我没有东西可以参考,所以都用想像的。”很快地,黄永阜的房墙上画满了他喜爱的人物,他的绘画范围也从屋内走向屋外,砖墙、石地和铁门上开始有了瑰丽彩虹。
93岁的艺术家
“我每天都画画。”黄永阜伸出沾满水泥漆的双手,岁月的痕迹留在他的手上,那些红色和白色的颜料却为这双手添上一抹童真。很多人以为这些彩绘来自于孩童之手,因为主要使用红、黄、蓝这些未经调色的颜料为主调,没想到竟是出自93岁的老翁之手。因为是户外彩绘,许多作品会被雨水冲刷,游客来来往往也会让这些图腾慢慢脱落,黄永阜坚持每天补漆,他说:“我喜欢早上画画,因为空气好而且太阳不会太大。”一旁的志工杨若璇解释:“爷爷无法提重物,所以一次只提着一桶漆,把所有需要这个颜色的部分一次画完,然后再走回屋里换另一桶颜色的水泥漆,因此他的绘画是很多层次的线条堆叠。”看着“彩虹爷爷”的创作,在这想像力和创意激荡出的童话世界里,还蕴含着台湾眷村文化的变迁历史。
杨若璇带领我走往小巷的第一户老房子,铁门上画着俏皮的公猫,石墙上则被七彩线条填满,“以前眷村是以军阶分配房子大小,这些老房子都是当年撤退来台的老兵生活的样貌。”年仅20多岁的杨若璇是眷村第三代,对于眷村有深厚的情感,“我家就在已经被拆掉的那一区,所以招募志工时,我就回来帮忙,毕竟小时候的记忆都在这边。”
用绘画留住彩虹眷村
当时,约1200户居民面临拆迁,台中市政府和“国防部”配给国宅给原住户,所以眷村里的老爷爷和老奶奶都已经迁到附近的国安国宅,而“彩虹爷爷”这一户在立法委员和附近学生的努力争取下被留了下来。现在,所有周边的老房子已经全数拆除,仅剩下黄永阜彩绘的几幢矮房被保留,“市长来了三次,要我继续画图。”黄永阜对于当时彩虹眷村拆迁争议记忆犹新,“保存彩虹眷村后,文化单位邀请爷爷当驻点艺术家,让这成为独具特色的彩绘村。”杨若璇说。当我笑着和年逾九旬的黄永阜说:“爷爷您现在是艺术家呢!”黄永阜回以我一个灿烂笑容。现在,在几位志工的协助下,黄永阜的画作被设计出多样化的商品,这些商品贩售后能资助黄永阜买颜料,让他继续画下去。
杨若璇接着带我走到“名人墙”,熟悉的名字让人会心一笑,“我喜欢歌星啊!像凤飞飞的老公是香港人,还有邓丽君、杨丽花和白冰冰。”黄永阜在受访时提到自己的偶像说得格外起劲,杨若璇指著这面墙说:“爷爷很天马行空,这里有王菲、胡瓜、张菲、刘德华,蔡琴有点一颗痣,猪哥亮有马桶盖头,还有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李小龙,就像星光大道。”大伙儿听了忍不住齐声发笑,“爷爷画了很多飞机,他以前是空军,是因为受伤后才转任陆军,最后在台湾退役。”杨若璇补充说。
走过眷村的变迁,彩虹眷村只剩下“彩虹爷爷”黄永阜和几幢年久失修的矮房,但是,黄永阜并不孤单,每天有成群的游客来此“朝圣”,“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这些画带给人幸福的力量。”来自香港的三名本科生Florence Lam、Jade Tang和Rita Yeung来台湾旅行,特地来到彩虹眷村,一张张照片记录的是最有台湾味的眷村文化,就像黄永阜在绘画人物旁写下的祝福语,给人温暖的力量。
订阅第195期《华闻周刊》杂志版(2015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