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剑桥市政厅幽谧古雅的会议室里,我甫一坐定,尚未开言,剑桥市议会议长路易斯·赫伯特已从自己的棕色文件包中掏出了厚厚一叠关于剑桥的背景资料。
对于此次的采访,他显然是有备而来,答问时逻辑清晰,各种数据和信息信手拈来。当然,作为剑桥市议会的领导者,他也许早已将剑桥的城市特质、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烂熟于心。
英国知名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nton刚刚发布了最新的调查报告《何处在增长:地区高增长指数》(Where Growth Happens:The High Growth Index of Places)。我眼前的这份“英格兰城市经济活力排名”(The Dynamism Index)资料,正是其中的第13页。
在这个排名中,剑桥市的经济活力在大伦敦以外的英国城市中名列第一。其发展活力评分为176分,比第二名雷丁市高出了30分,曼彻斯特市、布里斯托市和牛津市则分别以131分、129分和128分排在第三至五名。
即使与大伦敦的各个地区相比,剑桥也并不逊色,其发展活力得分甚至超过了肯辛顿与切尔西(Kensington&Chelsea)、汉默斯密斯与富勒姆(Hammersmith&Fulham)和里士满(Richmond-upon-Thames)等颇具知名度的区域。
我早就听说了“剑桥现象”一词,它最早出现在1980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中,用以描绘自1960年代以来在剑桥逐渐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The Cambridge Cluster)现象。现在,剑桥已拥有了欧洲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根据官方数据,在该集群中,有1,500多个技术型企业,就业人数超过5万7千,年总收入逾130亿英镑。有14家企业的价值超过了10亿美元,在这14家企业中又有两家(ARM公司和Autonomy公司)的价值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
“剑桥不仅仅有剑桥大学,还有更丰富多彩的方面。”路易斯·赫伯特特意向我强调了“剑桥现象”的“多样性”。数据也表明,在剑桥的产业集群中,企业类别十分丰富,不仅拥有逾330家信息及通讯类企业,同样也有150多家自然科学与工程类企业和150多家生命科学类企业。
“在剑桥可以找到医药发明、生物信息、软件、电脑硬件、电子设备、喷墨印花、电脑游戏、绿色科技以及新媒体等等产业,剑桥一直处于这些行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前沿。”他介绍说。
在交谈中,我提起了“剑桥现象”在近年来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并向他询问剑桥的应对之道。他爽朗一笑,说剑桥的人们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正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与应对之策,这些对策在“大剑桥城市协议”(Greater Cambridge City Deal)中可以窥见一斑。
这个“大剑桥城市协议”包含了诸多充满雄心壮志的发展规划,其目标是要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以及人才技能培训方面的投资,带动“以创新为主导”的新一轮城市发展。路易斯·赫伯特对我说,剑桥市议会在这个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为剑桥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保护环境。
这些志向远大的发展规划和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巨大能量,一度使我认为剑桥想要与伦敦一比高下,但路易斯·赫伯特的回答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他直言,剑桥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是要成为伦敦那样的“国际大都市”,而是要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创造力和拥有高品质生活的“国际小城市”。
“我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市之一,但却毫无疑问是其中最超群绝伦的一个。”他说。
谈到今年10月即将到来的中国之行,他充满期待但却并无负担。在他看来,此行主要是为了建立联系、沟通感情和互通有无,因为剑桥和中国的几大城市都拥有世界上“大脑最发达的人才”、“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家”和“最优秀的高等学府”。现在,加强“交流合作”的愿望和条件都已具备,只待时机。
受访者简介:
路易斯·赫伯特议员(Councillor Lewis Herbert),现任剑桥市议会议长(Leader of Cambridge City Council)。自他于2004年初次当选以来,一直是剑桥市议会的重要领导成员。英格兰的地方市政体系比较特殊,以剑桥市的情况为例,市长(Mayor)的职能主要是象征与礼仪性质的,真正掌握该市实际权力的是市议会(City Council)。路易斯·赫伯特目前是剑桥市议会的议长,即最高领导人。
路易斯·赫伯特的专业知识领域包括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社区参与和废物管理等。自2003年以来,路易斯·赫伯特在剑桥第二所大学——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工程与建筑环境部门(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工作,并在过去的11年内为英格兰东部地区的市议员和市议会官员提供了超过200个城乡规划课程的设计与培训 。路易斯·赫伯特还曾在1980至1986年期间担任大伦敦议会的市议员,之后在新西兰度过了4年的时间,并参与了地方政府和城市规划立法改革的工作。
《华闻周刊》:自1980年代以来,“剑桥现象”就被人们广泛讨论,但在最近几年它是否也遇到了一些发展的瓶颈?你们是否已找到了新的模式或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路易斯:“剑桥现象”现在的确面临着一些挑战。剑桥的平均房价在过去8年中上涨了50%,已经达到了剑桥人平均年薪的8.7倍,很多企业和工作人士发现,要在合理的通勤距离内找到租金实惠的住房越来越难。如果我们不对现有的交通、住房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升级,“剑桥现象”中最核心的“连接集群”(Connected Clusters)模式就难以发挥作用,而很多企业也难以招到或留住关键的人才。
我们将会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来应对这些挑战,而“大剑桥城市协议”中提及的规划与措施,就是我们来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之一。我们将在合适的地点修建更多的房屋,提供更多租金合理的住宅;在剑桥的交通建设方面,我们首期投入的资金在1亿英镑左右,但最终希望筹集到10亿英镑的资金来完成交通系统的改造。
我们还计划在剑桥推广“零驾驶”的出行方式,以防止剑桥的发展因污染而陷入停滞。但剑桥可能不会像伦敦那样用广修地铁的方式来让人们少开车,而是会鼓励人们骑自行车出行。剑桥现在有40%的民众把骑自行车作为日常的出行方式,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此外,我们要让剑桥的所有民众能够共享繁荣,让低收入群体有机会学习新技能,获得更高薪酬的工作。
《华闻周刊》:在这个“大剑桥城市协议”中,英国中央政府、大剑桥地区的各地方议会、高校及合作企业各自扮演着何种角色?
路易斯:中央政府早就意识到了剑桥对英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把我们看成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关键,所以对我们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也越来越多。这个“大剑桥城市协议”其实就是中央政府与大剑桥各地区议会及其合作伙伴之间签署的重要协议。
这个协议中的计划,将由大剑桥地区各地方议会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根据该协议,我们将会在大剑桥地区创立一个通过礼金分派机制(Gain Share Mechanism)运作的基建投资基金,加速33,480个住宅的建设,在城郊新建1,000个经济适用型房屋,为年轻人提供400个全新的实习机会,为本地及全国的公共部门提供10亿镑的投资,为大剑桥地区的私营部门带来40亿英镑的投资以及创造4万5千个新的就业机会等等。
我们剑桥城市议会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为剑桥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但同时也会去保护我们宝贵的环境。我们决心通过这个计划,充分开发出剑桥这个独特城市的潜能,也欢迎所有对剑桥及大剑桥真正感兴趣的人或组织参与进来。
《华闻周刊》:中国的企业或投资者如果对剑桥的发展项目感兴趣,可通过哪些途径参与进来?
路易斯:投资当然是参与的方法之一。目前已经有中国的个人和小型投资者在投资剑桥的住宅房产,我们也与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有过一些会晤,以商谈更大规模的投资合作项目。除了投资,在人才和技术领域,中国的企业和机构也可以参与进来。比如在交通和建筑方面,中国就拥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我看见过一个有趣的数据——中国在3年中所用的混凝土,相当于美国100年的用量,这说明中国建房子的速度非常快啊!(笑)(编者注:该数据出自比尔·盖茨写于2014年6月的一篇文章,其中指中国在2011-2013年这3年间共使用了66亿吨混凝土材料,而美国在1901-2000年的100年间才使用了45亿吨混凝土材料。)
《华闻周刊》:目前申请参与大剑桥发展计划的企业和项目有多少?市议会如何来进行挑选?
路易斯:我们收到的申请很多,有一个很长的名单。以交通领域为例,某个项目要获得通过,它必须能够为剑桥带来高质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前面提到,我们将会创造4万5千个新的就业机会,未来十年还将新修超过3万3千个住宅,这意味着到剑桥及其周边地区来生活和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多,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也就会更大,所以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一套高速交通网络。当然,因为我们会大力推行骑自行车的出行方式,所以可能也会需要大量的自行车。未来我们还将投入10亿英镑左右,去升级经过剑桥北部的A14公路。在铁路网络的建设方面,我们也会有很多的投资,会将重心放在这些领域的项目上。
《华闻周刊》:很多城市都在想办法吸引人才和投资,哪些城市可以被看成是剑桥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剑桥有何特别?
路易斯:这真是一个犀利的问题!因为剑桥是一个“知识型城市”(Knowledge City),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另外一个“知识型城市”牛津,但你看Grant Thornton公布的这个“英格兰城市经济活力排名”(见下图),这个绿色的点是剑桥市,它排在大伦敦以外所有英国城市的第一位,英国其他城市经济活力与剑桥的差距你可以从这个图上直观地看出来,我就不用多说了。至于伦敦,它有一些地区的经济活力排在剑桥之前,但作为一个整体,剑桥的经济活力比它要高。还有,在伦敦内,你去一个地方可能需要1个小时,但在剑桥,你只需要10分钟!
不过,我们与其他英国城市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竞争,我们重点还是在考虑与其他国家的“知识型城市”进行竞争,比如硅谷(美国)、波士顿(美国)、柏林(德国)、班加罗尔(印度)以及新加坡等。但值得强调的是,和竞争比起来,大家合作的机会更大。
整体来看,剑桥是一个充满魅力且友好好客的城市,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世界领先的剑桥大学和研究者,绝佳的绿色空间和品质生活,独具优势的创意公司以及稳定且充满活力的成长势头,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剑桥并不是一个“大城市”,它目前只有12万5千人口,大剑桥区域的人口加起来也才50万左右。在中国人的眼里,剑桥可能是“极小”(Tiny)的城市,但我们的能量和能提供的机会却是巨大的。
我们期盼与中国各大城市在人才和知识方面进行交流与互换,相信这样的合作,对我们双方来说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华闻周刊》:1980年代,你曾任大伦敦议会的市议员。过去的经验对你现在的工作有何影响?
路易斯:的确,过往的经验为我现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好处。我在大伦敦议会担任市议员时才25岁,是大伦敦议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市议员。当时议会的领导者是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我们一起提出了很多大胆的改革措施,比如在提高人才技能、促进就业方面大力投入。在那个时期我学到了很多,也对我现在在剑桥的工作有一些启发。但剑桥的优势和机会是独特的,这里有独一无二的剑桥大学,还有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同时,剑桥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是要成为伦敦那样的“国际大都市”,而是要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创造力和拥有高品质生活的“国际小城市”,所以我也在不断地学习。
《华闻周刊》:听说今年10月你将要访问中国,并会在此期间与中国的市长们以及清华大学的师生交流。你们会重点谈哪些话题?有没有为自己此行设定一个目标?有没有具体的项目要谈?
路易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与中国方面建立联系并进行交流,重点不在经济或商业方面,而是在学术交流领域。剑桥和中国的几大城市都拥有世界上头脑最发达的人才,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家和中小企业,还有科技、创意、医药、农业和工程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专家及优秀的高等学府。我们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剑桥大学,中国则有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高校。因此,我此行除了要推动剑桥与中国的城市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方面的合作,也希望能促进剑桥与中国城市、高校之间的信息与人才的交流互换。
我曾经去过亚洲的很多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还有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等地,但我还没有踏上过中国大陆这片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土地。这将是我的首次访问,非常振奋人心,值得期待。
此文出自《华闻周刊》精装杂志第186期(2014年10月刊)。订阅杂志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