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是上海人,在大学毕业前,他的生活似乎一帆风顺并按部就班。从重点中学毕业,到上海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后得到美国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给予的全额奖学金,完成计算机硕士并留在美国工作生活6年,从事与量化证券投资相关的工作,他成为了令人向往的华尔街的一份子。
但是,这种仅仅与机器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其实并不是陈亮真正感兴趣的,他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与成长轨迹。2011年,他开始考虑 “改变生活”。
那时候,他在一家对冲基金工作,主要从事做一些固定收益类交易策略的设计和实现。不同于其他华尔街激烈的竞争和不稳定性,他的工作算是在这片厮杀中比较稳定的“靠山”。有着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却让陈亮很不甘心。“我每天奔波在上班的途中,似乎觉得一眼望见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难道我要一直这样,直到退休吗?”陈亮心里开始闪动了改变生活的念头。
工作似乎进入稳定期,也是一个瓶颈期,天天和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与生活让陈亮觉得“改变的时候到了”。他希望能换个环境生活,同时,更加了解投资领域和商业管理(毕竟自己是理工科出生),往投资管理的方向发展。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商学院。
美国虽然有很多知名老牌的商学院,可是陈亮却想申请其他国家的商学院,感受不同的文化。同时他也希望在商学院毕业后,能回中国工作。他在网上对英国、包括法国的几所知名商学院做了简单地比较和研究,“我自己的感觉是,有的商学院比较注重创业,而我想找的是偏向金融和管理类。我看到的一些数据表明牛津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从事金融银行和管理咨询的比例相对多一些。而且牛津的MBA班级比较大,一个班大概有200多人左右,学生国籍的分布也相对平衡 (不像美国的商学院,一大半都是美国人)。我喜欢大一点的课堂,同学多一些,可以有更多和不同国籍同学、行业的交流机会。所以,英国我只选了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
申请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MBA除了需要交两篇论文、GMAT成绩外,还要两封推荐信。与美国商学院不同的是,赛德商学院强烈推荐陈亮能提供一份来自硕士导师的推荐信。“美国的商学院一般希望两封推荐信都来自雇主,而且也不建议5年前与你共事的人写推荐信。而牛津却坚持要一封能够证明学术背景的信,需要和5年前学校的硕士导师联系。这一点也说明,牛津大学对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当申请材料都递交之后,进入第二轮面试。牛津大学在纽约有一个办事处,招生办的人飞过来集中面试美国的考生,陈亮就在这里参加面试。而其他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者大多数是通过电话面试与牛津的导师沟通。
面试之后不久,陈亮收到了法国一所商学院、美国几所商学院和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通知书。在拿到通知书之后,陈亮并没有直接辞职去办理英国的学生签证,他决定先去“实地考察”一番,他办了去英国的旅游签证,到英国先感受一下。
“在英国旅游的日子,我去了很多城市,感受到了和在美国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很多人觉得英美文化是共通而且相似的,但是我个人的感觉,英国和美国截然不同。英国的节奏慢,美国的节奏快;英国的城市建筑古老保有传统,而美国的城市发展快而且现代化;美国人重视商业效率,英国人重视享受生活;美国较为开放和多元,英国则更加保守一些。这种对比和反差让我对了解这个国家更有兴趣。”在从英国回到美国后,他开始正式辞职,准备前往英国。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申请商学院就要全力以赴辞职来准备,但是我并不建议这么做,一是风险可能会大,二是申请MBA材料这些事完全可以兼职完成,这也是你同时操作多项目能力的一种体现,而这种能力正是顶级商学院所看重的。”
在牛津大学,陈亮就读于著名的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这个学院因为“叹息桥”而出名。在学院的生活给陈亮带来了不同于商学院的朋友。而赛德商学院一年的MBA课程也十分丰富,这一个学年分为三个学业学期加一个暑期实践学期,第一个学期是必修课,大部分需要分组完成作业。分组的方式和大多商学院一样,会根据学生构成,将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以便发挥更多的优势互补。第二个学期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对半,第三学期全是选修课。赛德商学院工管硕士的毕业项目(发生在暑期实践学期)也给了学生不同的选择。陈亮选择了实践类,去了伦敦的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做项目,主要是根据市场和投资者需求,设计一个外汇投资方案。
从牛津大学毕业,陈亮仍然决定回中国工作。“我渴望得到的东西,美国和英国都不能给我。就生活而言,我喜欢热闹的环境,和人打交道,多结交各种朋友。就职场发展来说,在中国做管理的机会更多一些。”MBA一直被誉为 “最值得投资的项目,比房产回报率更高”,当陈亮真正重新进入就业市场的时候,竞争比原本想象的要残酷。后来,陈亮进入了一家澳大利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私募和公募的最大区别是公募投完就等着收益,是一个投资眼光的问题,而私募基金你投完之后就要去管理他,涉及到MBA里面学到的实用技能更多,例如:设计市场营销策略,控制运营成本,员工激励及团队建设。所以就现在的工作而言,大方向我还是很满意的。澳大利亚公司对英国、对牛津也都比较信任,我觉得这也是我获得offer的原因之一吧。”
兜兜转转,最后陈亮算是扎根在了他的故乡上海。而此时的他对上海的感觉,已经与当年大不同。尽管早高峰的地铁有一些拥挤,PM2.5高的时候需要戴口罩,对中国的职场文化有时候还有些不能适应,虽然陈亮目前处于“无房无车有贷款”的状态,但是他仍然不后悔从华尔街回到上海的决定。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