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是很枯燥、很老套的事情,但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包装,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让每一个在城市快节奏生活里无暇顾及非洲大陆的人们,都可以停下来驻足看一看。
2014年4月,当飞机降落时,脚下那片绿油油的非洲大地让施颜萱震撼。她并不是观光客,她的三人小队要前往肯尼亚第二大城市Kisumu的一所小学,向那里的孩子介绍用水卫生的重要。
当地慈善机构的一名非洲妇女曾经对她说: “我活到50岁还没有死掉,已经感到很幸运了。”在肯尼亚,不卫生的用水导致死亡率的高升。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肯尼亚有1600万儿童因为难以获得干净的饮用水而患病。在偏远的乡村里,人们并没有先进的净水系统,只能靠肩担手提,水源的卫生情况不能保证。
施颜萱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攻读服务设计硕士,她的初步想法是在肯尼亚私有住宅中安装纯净水系统,经过思考,她决定将之覆盖到人口基数更大的社区。2013年6月,小组成员集资在肯尼亚当地小学安装了第一套净水系统。小学老师向他们反馈:“之前学生的缺席率很高,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必须去诊所,现在因为有了净水系统,他们的健康状况好转了很多。”
那次成功的尝试让小组获得了商业计划竞赛的一万英镑奖金,加上其他社会集资,为计划带来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评估场地、确定地点、接触当地社区、根据人口基数大小确定系统型号、安装一套净水系统,这些共需要6个月。然而,更重要的是让那里的居民了解干净水资源的重要性,怎样利用太阳能以及紫外线杀菌的原理。
施颜萱制作了简单易懂的图册,在小学、医院和社区中向当地人讲解这些知识,“很多家长前来听课,他们觉得很有趣,水不再是咸咸浑浑的了,每个人都想盛一点带回去。”
服务设计是RCA首届开创性的专业,与帝国理工学院EMBA合作。台湾科技大学工商业设计系出身的施颜萱认为,工业设计是设计一款物件,而服务设计是设计一种可能,“服务设计注重的是系统,好的解决方案来自于系统本身的设计。在这个计划中,我们没有做任何科技上的创新,而是讨论如何把现有材料使用起来。我们的世界中有各种可以使用的技术和材料,服务设计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已有的东西来解决问题,做出最好的解答。”
施颜萱接下来要做的是将安装、维护的宝贵经验传承给肯尼亚的人们,于是她提出了“净水食谱”的企划案,“食谱的想法有些幽默好笑,我们并不需要一个食谱来烹煮出干净的水,用这种表达方式来包装它是为了变得更有趣。”
整个净水项目的灵感来自于一名居住在南非的无国界医生。他在十多年前赞助了一名肯尼亚的有为青年来英国读医药专业,这名青年毕业后回到肯尼亚创办了一间慈善机构,也就是如今与施颜萱合作的机构。一个起初很小的善举,经过很多人的努力,最终让几千名儿童受益。
施颜萱的项目运作同样得到了来自多方的帮助。非洲之行前,她采访了12名行业专家,获得不少意见和经验。两名陪同她去“冒险”的小伙伴也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布鲁奈尔大学媒体硕士专业的肖媛用文字记录所看所感,皇家艺术学院的谢宇恩帮她拍摄了影片。谢宇恩说:“路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地挥手、大声打招呼,那份善待与纯真是在许多发达国家感受不到的。从肯尼亚回来后我开始真诚对待陌生人,对于异域文化的接受与学习是一种旅行的意义。”
施颜萱说道:“影片是传达想法的一种语言,我不想传达很多小孩生病或死掉的画面,这样会矮化肯尼亚这个国家的形象,我想要传达一种希望的感觉,他们聪明、美丽、有勇气的一面。”
Q&A
《华闻周刊》:你在这个项目中是一个什么角色?
施颜萱:挂名设计总监,其实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从企划到执行面我都在做,企划比较偏重于系统设计,就是将现有的科技和手段联结在一起。一部分是科技面,另外一部分是教育面,不仅让小孩子懂得用水卫生,还要邀请家长、学校老师、当地医生、慈善机构的员工一起加入。不要在非洲做慈善,而是要在那边做生意,把工作机会留给当地人。
《华闻周刊》:你的项目得到了来自RCA老师怎样的评价?
施颜萱:老师觉得我疯疯癫癫的,但最后做得很好(笑)。服务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和组织,通常大家只会做到这一步,并不是每个学生在求学的这两年都可以让项目真正地“发生”。我想做一个能够“让事情发生”的设计师,不想仅仅纸上谈兵。做学生时的一切尝试都是值得的,我的执行力和傻劲就是老师最欣赏我的地方吧。
《华闻周刊》:毕业后对未来有什么期待?
施颜萱:我在找工作。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已经运用自己的技能搭建了一个框架和平台,是该放手的时候了,接下来则应该由肯尼亚当地机构来负责进一步的发展。我希望我能带着自己的经验去找工作。
项目网站:www.innovating-water.com
纪录片:vimeo.com/m/97033464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