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时尚 / 中英文化冲撞前线的太太何越

中英文化冲撞前线的太太何越





来英国近10年,嫁给英国人近5年。何越笑称自己站在“中英文化冲撞前线”,一脚还踏着根深蒂固的东方文化,另一脚却步入西方文化。这10年对于她来说是“思想改造、劳动改造”的过程,她说自己曾经用中式思维在英国人的圈子生活,觉得痛苦纠结;现在的她,面对熟悉思念的故乡,却说“自己的心已经回不去了。”


卸下女主播光环背起双肩包留学


见到何越本人就不难想象出她曾经在荧光屏前面的样子。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依然身材高挑,姿态挺拔,长发飘飘。尽管走下电视主播台已经近10年,然而面对摄影师的镜头,她依然非常自然就能展示出招牌式的“主播笑容”,她说:“看到镜头就能一下子打起精神。”

何越曾经是广州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在1998年,国内掀起一股“综艺节目风”,她在当地非常红的综艺节目《幸运小飞飞》里担任女主持,跟随着节目一起“火”起来。她说:“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就觉得是明日之星。”

正在何越做好准备大展鸿图时,她却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被另一位女主持人替换掉。那些在电视剧里的戏码就这样真实地发生在她身上,领导找她谈话,理由是没有理由。

觉得委屈,觉得不公,但她依然选择了接受。从综艺节目的舞台上下来,她到财经频道担任主持人,她自己都以为日子也许就这样过下去。

改变她的是一堂课。

这是2003年的一天,她去广州暨南大学听了一堂西方哲学史的课,她至今还记得那堂课的老师姓吴。她说自己从前受过的教育,对哲学的印象仅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那堂课让她打开了眼界,听到了许多的西方哲学家和他们的哲学观点 。

从那时起,她心里有一个声音开始出现,“我要到外面去看看”。她还是每天上班、下班,吃广州的美食,看着南方的蓝天,而在她眼里,一切景致都变了,连空气都是闷的,只有内心的这个声音越来越坚定。

决定之后,她果断辞职了,开始了准备出国的道路。从电视屏幕上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变成一个在家捧着《新概念英语》自学英语的学生,她说自己不知道什么叫英语学习技巧,只知道在一年里,从新概念英语的第一本学到第四本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准备好了。顺利考过了雅思,选择了布里斯托大学的国际政治系,她就这么出发了。

2004年8月4日,她还记得那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首次启用新机场的日子。就在那一天,她背上了行囊,踏上了新的人生航线,从广州飞往伦敦。那一年,她已经近30岁。

在她的手上,还有一台摄像机。从踏上英国的土地开始,她就手持着摄像机一路拍摄,在机场里她也一路拍个不停,直到最后被机场的工作人员喊停。她用这台摄像机记录了自己一年多的留学生活,拍摄了近100个小时的素材。



何越与丈夫马科斯(本人提供)

被“公婆”选中的“儿媳妇”


在布里斯托大学读完国际政治的硕士后,她被导师选中直升攻读博士。但是一向自力更生的她希望能找一份工作来维持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于是她开始托朋友介绍工作,一位熟识的黄锦良先生推荐她到布里斯托DPS GLOBAL的公司应聘,这家公司正在广州拓展业务,而老板是黄先生的朋友。

于是她获得了和公司老板大卫(David)直接面试的机会,面试后,大卫与她开玩笑:“你这么漂亮,应该介绍你和我的儿子认识。”

这只是句玩笑话,她心想。大卫的儿子马科斯(Marcus)也在这个公司上班,面试后,黄先生带她在公司里走了一圈,并介绍了马科斯给她认识。马科斯看见她非常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就恢复了严肃的神情,那次的见面,两人大概说了不超过5句话。

3天后,她接到了黄先生的电话,告诉她面试通过了。在她惊喜获得工作的同时,黄先生说,有个人想约你吃饭,他是马科斯。

“没想到老板真的把自己介绍给了他的儿子?”何越心里想。没想到,这是马科斯自己发出的邀请。

其实在公司的那一次照面,并不是马科斯第一次见到何越。大约在1年前,马科斯已经见过何越一次。那是在广州和布里斯托这两座友好城市的晚宴上,马科斯的妈妈先看到了当时拿着摄像机的何越。“这个女孩子很美,你应该追她!”马科斯的妈妈对儿子说。而马科斯也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女孩,因为害羞,他始终没有敢上去打招呼。

没想到,第二次他在公司看见了这个“梦中女孩”,当她向自己走来,他压抑住内心的兴奋,只是礼貌地和她打了个招呼。然而这一次,他不想再错过这个机会……

后面的故事大概就是“爱上女主播”的戏码 。没想到那一次的一见钟情,竟是命中注定。2008年,他们步入婚姻殿堂。


“劳动改造和思想改造”


婚姻的开始也是何越所说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的开始。 布里斯托相对伦敦而言,没有那么多中国人的面孔,而何越的生活又被英国人所包围。结婚后她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旋即被巨大的心理落差所包围。

“别人都觉得我是‘嫁入豪门’,我也开始幻想衣食无忧的太太生活。然而现实不是这样的,我开始了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何越笑着说。何越的公公是一深海石油开采技术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她的丈夫也是公司的股东和董事,这样的生活在中国来说就算是“豪门”了,没想到公公婆婆很少请“家佣”,一切都是自己动手,这给她很大的震撼。

她常常会看到双鬓白发的公公自己坐上农用除草机在花园里悠哉地来回开,神情自得。“这在中国叫做农具,只有农民才会坐在拖拉机上除草,而在英国,这是我公公的玩具。”何越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她的公公常常穿梭于英国与全球各地之间,可她说在花园里摆弄着花草,在家里操劳着家务的公公,看上去才是最轻松快乐的样子,而且很多繁杂的公司事务和技术上的百思不得其解,常常在这些细碎的家庭事务中顿开茅塞。这是西方的家庭文化,他们很注重家庭观念,凡事亲力亲为,在不工作的日子里,一起和家人把家里打扫整洁,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从前不会做家务的何越也开始和家人一起,忙碌起家务,渐渐地感受到这其中的快乐,这就是她口中戏称的“劳动改造”。

另一件对她冲击很大的事是她发现在英国并没有很强的等级差别,也没有“门当户对”的交友观念。何越公公的朋友圈子大多是银行家、企业家,然而她发现,公公在他的游泳池修建完毕后,竟和建筑工人成为了朋友,这让她觉得不可思议。一次生日派对中,公公请来了许多他的朋友,也包括这位建筑工人。一开始,她担心因为来宾们大多是企业主,也许建筑工人会被冷落或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后来她发现,公公很自然地把这位来宾介绍给大家,大家很快就谈笑风生,愉快地聊天。没有自卑也没有高高在上,这是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

她说:“这是社会结构演化后所产生的结果,当然,二战是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器。国内还处于稍落后的三角锥型社会结构,即,劳动阶层构成了庞大的三角锥底部;而英国早已进化为纺缍型社会结构,即二头小,中间大,庞大的中产阶级成了社会的主干。这样的结构下,劳动力成为一种奢侈品,一位装修工人的工资可能比一位普通白领高出一两倍,体力劳动者在这里的社会地位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没谁会小看体力劳动者,尤其是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者。英国这个社会里,虽然等级差别仍在,可与国内目前巨大而森严的等级差距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表现。”这就是她口中戏称的“思想改造”。“没看威廉王子是自己亲手把新生宝宝的车座放进车里,而且是自己开车回的家么?连王室都必须向外界传达‘亲力亲为’的讯号,以期拉近和民众距离,可以想见这种‘以自力更生为荣’的风尚多么深入人心。”何越笑着说。

何越说:“每一对夫妻,特别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夫妻,一定会起冲突,这一点不必隐藏。”他们的婚姻也是如此,何越说,结婚五年来她曾一直用中国的思维去生活在英国的环境中,慢慢地发现那是自我折磨,所幸,她已经开始理解和融入英国的生活圈子里了。



何越的两个可爱的混血女儿(本人提供)

“生活不是齐步走,幸福的定义千万种”

“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动作整齐划一;可看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只讲究整体趋势一致,而不拘于个人动作细节。如果说中国人的幸福观类似于北京开幕式,英国人的幸福观定义可谓千万种,全看你的选择。”结婚后就开始当全职太太,何越现在已经是两个混血女儿的妈妈。她说,“我这样的选择在中国看来可能是不能接受的, 很多中国朋友问我,你学历那么高就在家里带孩子,多可惜?”

可在何越看来,全职妈妈的生活并不是脱离了社会,曾经的书自然不是白读的,那些知识储备和真实的社会联系在一起,她才忽然发现这5年来,她“站在中西文化冲撞的前线”,累计了丰富的生活感悟。

于是,她开始提笔写下她的感受,把生活中的这些故事,把自己曾经经历的中英文化差异,写成一篇篇文章。她投稿给当地的华文媒体,也投稿给金融时报中文网,BBC中文网等等。她的文章受到了好评,尤其是《中国妈妈对话英国妈妈》一文,在FT中文网评论最多文章前十名榜连续几个月名列前五位,争议性极大,转发传阅率极高,文章还‘出口’到了欧洲,北美和大洋洲。

“这些文章不过是我灵感来了便文思泉涌,很快成文。我也是在写作中感受到,原来这5年我不是什么都没做,生活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

去年初,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吕宁思因驻伦敦记者站首席记者一事联系何越,不巧那时她刚生了第二个孩子,不得不放弃这个珍贵的工作机会,还是选择在家做一个“全职妈妈”,“兼职专栏作家”。她说:“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我牺牲了很多。我曾经很困惑,很迷茫,可是写作让我豁然开朗,我不仅收获了家庭和孩子,还成为一名写作上的新人,作为一名‘中英文明冲突前线的太太’,我写作的源泉极其丰富。英国的生活氛围很轻松,相对于国内那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的方式,英国人显得更习惯于为自己而活。选择在英国安家,可以近距离地观察这个民主国家种种动态,我感谢生活带给我的思想盛宴。”

采访后,何越告诉我,她正在筹划自己的电视节目,也是和中英文化冲突有关的。她说:“现在的我非常满足,我做的是自己开心的事,如果说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这个电视节目走上荧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