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理财 / 瑞士,不只帮全球富人理财

瑞士,不只帮全球富人理财


对很多人来说,瑞士既传奇又神秘。我们不时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全球顶级富豪们,低调地走进瑞士街头角落的私人银行,在这里,他们有一笔数额不菲的财富。

瑞士国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比中国海南省大一点,比宁夏自治区小一点,重庆市的面积,是瑞士的两倍。瑞士人口800多万,相当于山东省济宁市人口。如此比起来,是真正的“小国寡民”。

但是,根据世界经合组织在2015年发布的报告,瑞士人的平均年薪为5.84多万美元,全球第三高;根据德勤的报告,到2014年底,瑞士掌管着全球两万亿多美元资产,世界第一高;瑞士多山多湖,自然风光优美,是公认收入高、财富高、颜值高的天堂国,简称“小富美”。

但瑞士的经济特色,可不只是为全球富豪理财这么简单。


全球富人的金库


全球有数以万亿美元的私人财富依靠瑞士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瑞士这个政治中立、经济稳定而备受青睐的阿尔卑斯山地的国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私人银行管理行业的冠军。

日内瓦是全球私人银行业的起源地,同瑞士商业首府苏黎世,堪称“双星闪耀”。瑞士全国约有超过140家私人银行,而苏黎士城里的五分之一的工作机会是由私人银行和相关产业提供的。


瑞士能够成为国际私人银行中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方面,16世纪的法国,新教徒被迫害,逃到瑞士,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理财经验,形成了瑞士第一代私人银行家。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利用中立国身份,管理着各国流入瑞士的财富。凭借其私人银行的规模,因此,一举奠定了世界私人银行业冠军的地位。

地利方面,瑞士有最好的位置,是绝对地理意义上的欧洲大陆中心,身处三个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大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之间,拥有分别说四种语言的地区,这些都是最好的天然纽带。

人和方面,瑞士人结合了德国和法国人的优点,精确、靠谱,做事风格保守不激进。同时能够保持低调,沉默嘴严,不会乱传富豪花边新闻,这些都是全球顶级富豪对于理财的要求,而瑞士人的性格和表现完美诠释了这一要求。

对于全球富豪的财富信息保密,瑞士立法来保护,即《金融保密法》。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必须严守秘密,否则会判处刑事责任,《金融保密法》被誉为瑞士私人银行中心的基石。虽然瑞士在2014年加入了全球信息交换协议,影响了瑞士《金融保密法》的权威性,但是瑞士的私人银行业,根基深厚,其服务水平和理财规模,全球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城市能够超越。香港、新加坡和迪拜都曾经以接近瑞士为目标,但都无功而返。


大宗商品世界霸主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一句经典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这个世界,美国人曾经一度控制了石油和货币两样,而瑞士人控制了以粮食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以及世界石油贸易,也算是控制了一个半。

小到个人的吃穿用行,大到经济运转,处处跟大宗商品息息相关。大宗商品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农产品,如粮油、棉花、白糖、咖啡、可可和橡胶等经济作物;第二类是金属,如金银铜铁等;第三类是能源与化工,如石油制品、煤炭及酒精等。大宗商品处在工业生产的最上游,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下游制成品以及整体经济的运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控制了大宗商品,也意味着控制世界,盈利丰厚。2000年至2010年的这十年,是大宗商品行业黄金时期,世界顶尖大宗商品交易商入账将近25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同期华尔街投行,更超越了同期商业银行了,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

2012年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量中,在瑞士交易的原油占38%,农产品占了38%,金属矿物占59%。据瑞士国家银行测算,瑞士大宗商品在2010年的总交易额达到7629亿瑞郎,盈利约200亿瑞郎,对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5%,与瑞士支柱产业之一的机械制造业的贡献相当,并超过了旅游业。

大宗商品交易商盈利的关键,来自于自身建立的广阔全球信息网络,他们控制着从最原始产品的供应,到中间贸易,再到最后产品的交接。瑞士交易商会派人盘查科特迪瓦的可可豆库存,或在日本的电力企业设置摄像头,记录煤炭的库存水平。瑞士的交易商比其他任何行业和公司都更了解价格变动和地区差异,充分的信息保证了巨大的盈利。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宗商品行业类似于金融企业,也是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来赚钱,而瑞士提供了大宗商品商最好的条件。

首先,瑞士监管“宽松”。瑞士政府在最近一份研究报告中,用十分直率的语言表示:“理论上说,现货商品交易商是没有受到任何监管的。”

其次,瑞士税负很低。全球原油和矿山企业支付的有效税率平均在30%-45%之间,华尔街银行的有效税率约为20%,而大宗商品交易商只需要在瑞士、塞浦路斯、荷兰和新加坡等国家支付5%-15%的有效税率。

对于大宗商品交易来说,瑞士相当于当年美国刚开发西部地区时“西进运动”的情况,约束少、机会多及各大交易商任意驰骋。

一个经济公益组织甚至断言:

“大宗商品交易商产业(对外界来说)仍然是一个黑洞。”瑞士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前总是喜欢跟美国对着干,跟苏丹、伊朗做生意。其创始人马克·里奇(Marc Rich)的经历也颇为传奇,曾被美国司法缺席审判200多年监禁,后来被美国总统克林顿特赦。

瑞士在大宗商品的领导地位,与瑞士发达银行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银行在全球的大宗商品贸易的融资过程中,起到的是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瑞士银行家协会统计,2011年各银行在瑞士经手的原材料贸易额高达1.5兆美元,这相当于全球原材料贸易总信用额度的四分之一。瑞士在这一赢利颇丰的业务行当中占尽先机。


强大的工业国


有些人认为,金融中心一定产业外移、工业“空心化”,香港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但是,瑞士的经济,除了金融服务业,工业实力也很强劲。

瑞士的经济具备国际竞争力,以专业化和服务业为主。从事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占70%,从事第二产业(工业制造)的占25%,只有4%从事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中的就业机会,多数是由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金属加工行业提供的。高科技产业在瑞士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重要的经济分支包括生物技术、医药技术、保健品、化妆品和环境技术。


瑞士属外向型经济。出口贸易占瑞士经济收入来源的一半,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各成员国。机械、电子工程以及化学产品的盈利,占瑞士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

从航拍机俯瞰看瑞士,三分之二国土是森林、湖泊和冰川,除了这些湖光山色和160万头牛,什么都没有。但它是全世界前五大最会赚外汇的国家,平均到每个国民头上,每年出口额达3.4万美元,这一数据是“亚洲四小龙”的两倍多。

已经有了“无烟工业”的金融,这样占地少、来钱快的行业,为什么瑞士还要辛辛苦苦发展工业呢?

其实,实业经营和金融行业是唇亡齿寒、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实业经营作为本土支撑,本土金融行业发展后劲不足;有了实业经营的优异表现,本土金融行业也锦上添花。

其次,金融行业就业人员多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稀有人才,不可能成为吸收就业人员的主力行业,工业人口的就业是最稳定的,是全国就业的“稳定器”,即使在全球经济下滑时候,瑞士的失业率也很少超过4%。

瑞士不但要赚银行、大宗商品的“快钱”,也要赚工业的“慢钱”。


创新为先


瑞士只有800多万人,既无天然资源,物价、劳动力又贵,但瑞士人说:“我们不能靠价格竞争,一定是靠品质、品质、品质和创新、创新、创新!”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2016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2015-2016),瑞士在创新排名全球第一,连续第五年位列榜首。

瑞士每年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GDP的3%左右,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从2013年至2016年,瑞士联邦政府对教育、科研和创新的投入预算,约为260亿瑞士法郎,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政府投入,其实仅占研发支出总额的30%,其余70%的大头都来自私营部门。

按照专利申请与人口比例计算,瑞士为欧洲最佳。仅2015年,瑞士每百万居民就有873项申请,荷兰和瑞典则分别以419项和392项,排在第二和第三名。

瑞士优秀的研发环境,让世界顶尖科学家纷纷慕名前往。瑞士每一千人中,就有11.2人是科学家,外籍科学家的比率占31.9%。瑞士的人均诺贝尔奖全球排名第五。

我们看得到的鼠标、手表、奶酪、巧克力、瑞士刀和无人机,看不到的香精、助听器、精密机械、自动化设备,再到银行、制药、观光和会展,瑞士冠军产业琳琅满目。

中小企业的创新,产生了一大批全球隐形冠军。瑞士每十家中小型工业厂商,就有一家是市场领导者;在精密仪器领域,更有将近60%的企业是隐形冠军。所有这些,都使得瑞士这个800万人的小国,做起生意倒像是8000万大国。举一个例子,每个国家都要有钞票,但是每个国家的钞票,都离不开瑞士。全世界最大的印钞油墨、箔膜、纸张供应商,都在瑞士。

瑞士企业唯“精”唯“一”,不怕小,只怕没有独特价值。以钞票产业为例,利基市场成长性虽然不大,却很稳定,而且还是“高成本、高价格和高度进入门槛,即竞争者少的行业”。

拿我们熟悉的咖啡来说,瑞士跨国食品巨头雀巢创造了胶囊咖啡,而小企业则在另一项领域获得了世界殊荣。美国星巴克和英国Costa咖啡在全球打竞争激烈,但是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瑞士一家小企业Thermoplan生产的高端咖啡机。


这一台咖啡机,牵涉到上千个零件、几千个程序的无缝对接,怎么确保按一个按钮,在几秒之内,就有浓浓的咖啡流出来,需要非常复杂的工序和流程。一台机器要煮一百万杯咖啡,研磨、水压、蒸气、奶泡一起运作,需要很多技术组合。小小的咖啡机,让Thermoplan做出了大文章,公司90%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每年业务增长率为12%-18%。


跨国公司之国


优越的金融环境、浓厚的创新意识以及勤劳的人民,造就了瑞士跨国公司之都的地位。瑞士在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有15家企业上榜,全世界排名第7。人均跨国公司数量,仅次于瑞典,排名世界第二。

同时,全球有1000多家跨国公司,将其全球或区域总部设于瑞士,通过其瑞士总部管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业务。瑞士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跨国公司之国”,包括通用汽车、惠普、IBM、宝洁和谷歌等在内的逾60%的美国跨国公司欧洲总部,都位于瑞士。

瑞士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跨国公司前来设立总部,广为外界所知的是其税收优惠政策。瑞士公司的总纳税额,约占其净收益的25%。在欧洲富裕国家中,只有像爱尔兰等一些国家的公司税比其更低一点。如果跨国公司在瑞士设立一个业务控制中心,税率可低至6%-10%。2006年1月,美国食品巨头卡夫公司宣布将其分散在伦敦和维也纳的欧洲总部,迁到瑞士苏黎世来,当时英国的企业税率高达28%,而卡夫在苏黎世的纳税起点仅为15%。



除了瑞士联邦政府明确规定的税种外,瑞士各州都有自己的税法和自由征税权。大部分州的税务登记都不对公众监督开放,对控股公司甚至免征全部所得税。对于瑞士偏远的一些州来说,用税务杠杆来吸引企业更是不二之选。

随着中国和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更多中国的企业,如华为、远大、国航和飞亚达等来到了瑞士,并把瑞士作为进军欧洲的窗口和门户,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发现瑞士的独特的商业环境和地理优势,来到这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鲁晓芙

财经专栏作家,在欧洲从事跨国并购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