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出台了开放三孩的生育政策。
面对三胎政策的出台,不少年轻人坦言,政策出发点虽好,但多生育一个娃也意味着开支和责任的增加。面对各种压力,他们只想“躺平”,不想结婚,不想生娃,更不用说生三娃。
教育、休假、保险、税收、住房和女性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否落实,也成为了网友们关注的焦点。
毕竟,要把婚嫁、生育、养育和教育进行一体考虑,才能把生育政策落到实处,否则开放三娃就只能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
但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相关配套政策如何落实,并不仅仅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欧美国家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那么,以英国为例来看,英国年轻人是否也有生育焦虑?在英国社会中,占主流的都是几娃家庭呢?今天,华闻君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英国家庭愿意生几个娃?
其实在发达国家,生育率低已是多年顽疾,老龄化也成为“现代化病”。各国推行了多种政策,然而实际效果也有差异。
下图是2018年G20国家出生人口、死亡人数和总生育率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人口处于负增长的阶段,英国的生育率在发达国家里算中等。
但看看近年来的英国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变化就很明显了。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去年6月发布的统计报告就可以看出,从2016年中到2019年中的这三年来,英国的人口增长远低于2005年年中至2016年年中之间的平均水平。
英国人口增长缓慢是由自然增长率降低(出生率减死亡率)和“脱欧”公投后的国际净移民人数降低,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但国家统计局进一步分析指出,截至2019年中的此前一年里,英国只有72.2万名新生儿出生,这是自2005年中以来最低的一年。
而同期的死亡率比2018年中期降低了5%。死亡率在降低,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升返降,这更说明英国的人口出生率已经拉低了英国整体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与此同时,英国的老龄化也在加剧。数据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的增长数量快于其他年龄组。
2009年年中至2019年年中,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230万,从2009年年中占总人口的16.2%增至2019年年中的18.5%。
从2014年年中到2018年年中,英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从40.0岁增加到了40.1岁。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4月公布的关于2020年英国的人口统计报告显示,英国家庭平均拥有1.7个孩子,也就是说,二孩是一般英国家庭的“标配”。
英国有超过234万个二孩家庭, 190万个一孩家庭,以及76.8 万个三孩或多孩家庭。
英国年轻人的生育焦虑从哪来?
民意调查网站YouGov在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八分之一的18-24岁的英国年轻人表示,他们不愿意生小孩。
更接近平均生育年龄的25-34岁英国未生育女性中,也有20%的人不愿要小孩,有39%的人表示想在未来要小孩。
YouGov曾就“不要小孩的原因”询问18-55岁不愿生娃的英国人。结果显示排在前十位的原因是:
我年纪太大(23%)
我不想影响现在的生活(10%)
成本太高(10%)
世界人口太多(9%)
我不喜欢小孩子(8%)
我没有做父母的本能(6%)
对气候变化有影响(5%)
我没有要孩子的意愿(5%)
养小孩责任太大(4%)
没办法给孩子高质量的生活(3%)
国内网友表示,他们不想生娃主要是担心生育福利、教育、就业、住房等等,主要以经济因素为主。
仔细看看英国人不想要小孩的十大原因里,只有第3和第10点与经济相关,其他都与他们自身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相关,比如第2点的“我不想影响现在的生活”、第5点的“我不喜欢小孩子”。
还有些人认为“世界人口太多”以及“对气候变化有影响”也成为了他们不想生娃的理由。
英国年轻一代对于生小孩的意愿更是降到了新低。
《卫报》采访了一些出生在Z世代的人(Z世代特指在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询问他们为何不愿要小孩,他们的回答也大多与这项调查的结果类似。
新冠疫情前,23岁的玛丽在一家戏剧公司工作,她说她决定不要孩子,是因为她无法想象自己要过一直工作才能负担得起养育小孩的生活。
“以前我是想要孩子的,但现在我开始改变主意了,尤其是新冠疫情开始后,我的伴侣和我都失去了工作。我意识到,除非我干到干不动为止,否则我永远不会有足够的经济保障来支撑一个家庭。”玛丽表示。
玛丽说:“当做出这个决定后,我们都感到如释重负。这让我觉得我不需要无止境地工作,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可以享受生活。”
另一个接受采访的米勒,从14岁起就和伴侣在一起了。“我想当作家,他想当艺术家。我们想要一种没有经济负担的生活,不需要被束缚在有偿的工作中。”
研究发现,在所有年龄段中,考虑不生孩子以便提前退休的男性人数是女性的两倍。而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工作的人,不想生孩子的比例大于其他职业的人。
平均而言,从事高收入工作的人比低收入的人更有可能不生孩子。收入在2.5万镑至5.5万镑之间的人比收入较低的人不生孩子的比例大。
想不想生娃,不仅和性别、收入、职业有关,也和地域有关系。
而伦敦人比英国其他地方的人更有可能选择不生孩子。他们表示,如果可以提前退休,他们就不会生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伦敦人中,大约有5%的人这么认为。
相比之下,英国东北地区的受访者中,则没有一个人把不生孩子与提前退休挂钩。
28岁朱迪目前单身,她表示,她曾经把生娃安排在议事日程上。去年,朱迪买了房子,她算了算,最迟48岁就能还清抵押贷款,这样在退休前还能做几年兼职。
“我希望每周能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但是抚养孩子将意味着我需要更长的还贷时间,所以生孩子不再符合我的人生规划。”她说。
由于老龄化的加剧,英国人的退休年龄也一推再推。从2020年10月起,英国退休年龄为66岁。根据英国2017年7月发布的养老金政策,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在2037年至2039年间提高到68岁。
育儿福利缩减和就业压力,打击生娃积极性?
不少英国人不愿生娃,是考虑到生娃和养娃带来的经济压力。
根据CPAG在2020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费用(包括住房、育儿费用和市政税),典型双亲家庭的是15.2747万镑(约合人民币136.89万元),单亲家庭是18.5413万镑(约合人民币168万元)。
此外,英国还提供各种育儿福利政策。但近年来,政府却在不断缩减这方面的补贴。
前首相大卫·卡梅伦在2010年上台后,为了降低英国财政赤字,大幅削减了地方政府与育儿相关的津贴和补助,其中生育补助(Sure Start Maternity Grant)就是其中一项。
原本在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地区,符合申请纳税人补贴(Tax Credits)条件的父母,可以为每个出生的孩子申请500镑的生育补助,支付各种费用。
但从2011年4月11日起,500英镑的生育补助仅限于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这使得每年约有15万个英国家庭失去了生育补助金,每年可节省约7300万镑。
有数据表明,英国用于儿童相关福利的开支,仅次于养老,高于教育、医疗甚至住房等任何一个公共福利的开支。
2015年,卡梅伦连任首相后,又宣布暂时冻结一个家庭第三个孩子可以享受的纳税人子女补贴(Child Tax Credit),只对两个子女发放此项福利。
因此,有人称这是政府在“干涉”公民生几个孩子,变相宣传“只生两个好”。
育儿福利被砍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人生娃积极性。
从过去的经验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时,就会砍掉一定的育儿福利。似乎在国家债台高筑时,“鼓励生育”政策可以先缓缓。
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政府借贷不断上升,英国的公共财政创下了和平时期的新纪录。2020-21财年已经借了3550亿镑,预计2021-22财年,政府将再借2340亿镑。
疫情使得英国政府再次面临着财政赤字的压力。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缩减育儿政策的消息传出,但财政苏纳克已经在今年春季的财政预算案中表示,将会在未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偿还这笔费用。
在个体层面,英国人的就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英国年轻人在疫情中受到的打击最大。
据《卫报》报道,在过去一年中,35岁以下年轻失业人群占总失业人数的80%。另据英国官方数据显示,年轻人长期失业率也达到了五年来最高点。
一方面是政府不断缩减育儿福利,另一方面是年轻人不断受到失业打击,也无怪乎他们在生育压力面前选择了说“不”。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英国,年轻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育焦虑。养孩子对于一个小家庭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不仅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节奏,还会对个体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归根结底,小家庭的问题最终还是社会问题。只有把生育、养育和教育一体考虑,并且将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落实到位,消除了年轻爸爸妈妈们的后顾之忧,政策上的生育自由或许才能转变为真正的生育自由。
文 彭琳
图片为网络图片
如果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也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和分析,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了解全球抗疫的最新前沿动态,请点击链接,进入“新冠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专题主页:
华闻派《华闻周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华闻派(ID:ukwutuobang)。读华闻,看世界可以更直接。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