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卢布尔雅那的逆袭:用绿色征服欧洲

卢布尔雅那的逆袭:用绿色征服欧洲


本文首发于《华闻周刊》208期“‘重新发现’斯洛文尼亚”专刊。


世界上有些地方的外文译名十分绕口,比如卢布尔雅那,说上两三遍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念的人也心里犯嘀咕,这是什么地方?名字也太奇怪了。有人说,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是心爱的意思。可见卢布尔雅那人是多么喜爱自己的城市,不介意用最肉麻的方式向世界宣布他们的爱。

卢布尔雅那虽为一国之都,人口却不到30万,城市只有几条主要干道。在欧洲灿若星河的明星都市中,显得格外朴素。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在2016年一鸣惊人,斩获了“欧洲绿色之都”的称号。

在十几年前,卢布尔雅那市中心还是另一番景象——街道交通拥堵,几乎没有给行人留下空间。走路的人不仅要提心吊胆地躲闪巴士和汽车,还要被动沦为“人肉尾气净化仪”。短短十年间,卢布尔雅那是如何完成逆袭,一跃成为绿色之都的呢?《华闻周刊》采访了卢布尔雅那空间政策研究院的院长马克·彼得林(Marko Peterlin),深入了解了卢布尔雅那城市改建中绿色出行及绿色城市的理念与政策。


屡试不爽的禁车政策    


原来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卢布尔雅那就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从那时起,市内核心地区就开始尝试推行禁车政策。彼得林说:“政府试图通过禁车政策重振老城活力,结果许多文化活动重新回到了市中心。”就这样,老城中心恢复了繁荣,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晚期一跃成为城市社会活动的中心。

有趣的是,社会活动特别偏爱在禁车区域举行,活动地点也紧随着禁车政策移动。采访中,皮得林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沿河道路陆续被关闭,不再允许机动车通过,于是社会活动中心很快就转移到了河堤两侧。

也许是受以往成功经验的启发,2007年,新市长佐兰·扬科维奇开始在卢布尔雅那大力推行步行街建设。有超过20条市中心街道不再允许汽车通行,所有大型广场都被重新翻修,只为“行人”服务。这些“献身”给行人的街道随即人流暴增,大量的社会文化活动与游客蜂拥而至,行人数量增加了整整6倍。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卢布尔雅那紧凑的城市中心基本实现了无车出行,只允许行人、自行车以及巴士通行。

“从2003年到2013年,步行出门的人数比率从19%增加到了34%,而使用汽车出行的比率下降了10%。”除此之外,禁车政策也刺激了自行车的使用。“2010到2015年间,三条主干路上的自行车数量上升了45%。” 卢布尔雅那禁车政策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成功活化了陈旧的老城区、带动经济发展,还为都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鼎力相助的非政府组织


如果说政府发起的广场翻修、市政建设政策属于“硬”手段的话,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运动就要算作“软”文化了。卢布尔雅那的非政府性组织对绿色软文化的推广功不可没。

2008年,一群来自非政府性组织与科研机构的城市活动者,在街头发起了一次艺术节。艺术节邀请著名丹麦城市设计师杨盖尔(Jan Gehl)举行了一场露天公开讲座。杨盖尔还和当地居民举行了多场讨论会,商讨街道改建计划和街道设计理念,其中包括激进地减少停车位和汽车通行政策等等。这次公共空间改造计划对随后多年的改造方案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以至于几年后公共交通政策也随之做出了调整。

彼得林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     “非政府性组织通常和媒体关系很好。”他说通过媒体的报道,这些非政府性组织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认识,令一些原本不太受欢迎的政策得到了支持,市内禁止泊车的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城市管理中,非政府性组织也担当了重要的反对派角色。曾经有一个扩大机动车道的规划方案,结果在非政府组织的联合反对下就没有成功施工。

由此看来,用“软硬兼施”来形容卢布尔雅那的城市改建理念最适合不过了。两种政策相辅相成。就像          广场的“硬”改造需要“软”活动的支持,“软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硬”设施的承接。


返璞归真的公共交通


卢布尔雅那的公共交通理念很有意思,可以用“不要更先进,只要更绿色”来概括。步行、单车与公交似乎永远是城市通行的主旋律,有些“返璞归真”的方式更令人深刻思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11年,卢布尔雅那引进了共享单车系统。由于资源、人口有限,起初只有300辆车和31个站点。然而在投入使用的第一年,这300辆自行车被借出60万次,有超过3万人注册为共享单车用户。一个自行车系统,动员了超过城市十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说非常受欢迎。彼得林还骄傲地补充,也许是得益于环保意识的改善,在如此高频率的使用中,几乎没有出现故意损坏单车的行为。

作为空间政策研究院的院长,彼得林与同事还在努力提倡创新性交通方式,希望可以帮助解决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出于倡导步行的理念,研究院致力于推广“步行巴士”(Walking bus)和“自行车长龙”(Bike train)两种通勤方式,并在当地小学中尝试运行。

顾名思义,“步行巴士”是在一个成年人的陪同下,小学生们组成队沿着固定路线步行上下学。听起来挺像我们小时候分成几路,放学时排队走回家一样。“自行车龙”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只不过步行变成了骑单车。在日渐拥堵的城市中,特别在早晚高峰时期,学生无车出行不仅能帮助减少车流量,还可以提高街道安全性。“现在小学生大多都由私家车接送上学,平时非常缺乏锻炼。适量的锻炼对孩子的成长健康、独立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彼得林这样评价。

至于公共汽车系统,快速公交(BRT)则备受彼得林推崇。承载量较大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通常在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和电车或地铁相比,它几乎不需要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施工过程很快。“由于卢布尔雅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城市,我认为目前要提高公共交通的话,最合适的就要数快速公交系统了。”

对弱势群体,规划师也有特别的关怀。市中心设有一种叫做骑士“Kavalir”的小型电动公交,专门用于接送老年和残障人士,做到无差别出行。

纵观卢布尔雅那逆袭的最大意义,莫过于它的示范效应。中小型城市如何动用有限的资源大步迈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到底应该选择“更先进”还是“更绿色”?留给我们思考的还有很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