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间迎来“东方情人节”。
资料图:一对情侣在飞溅的火花下深情目视对方。 杨华峰 摄
不过,这一起源于中国的节日,在日韩仍保留着最本真的习俗——少女对月穿针,乞求心灵手巧。
所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古时,“乞巧”多半与祈盼美满婚姻相连,但现在的日韩女性,对婚姻大事却越来越“佛系”……
七夕是啥节?中国情人节,日韩乞巧节
早在中国古代的民俗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少女们对着天上的织女许愿,乞求一双巧手的日子。夜幕降临时,她们在庭院中对着明月穿针,如果红线从针眼中穿过,就叫“得巧”。
2016年8月9日晚,西安百余名汉服爱好者齐聚汉城湖畔,身着汉服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并以折纸、汉舞表演、茶艺展示等形式度过七夕。张远 摄
在古人观念中,女子心灵手巧,恰如男子文采飞扬,擅长女红是待字闺中的女子最好的“招牌”,未来等待她的可能就是称心如意的郎君,和幸福美满的婚姻。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现在中国的七夕节,更像是“情人节”,人们在这一天祈祷的,更多是得到爱情,庆祝的,也是牛郎织女般难得的爱人相聚。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却把源自中国的七夕节“乞巧”风俗保留了下来。
奈良时代,七夕风俗传入日本。每年七夕时节,天上的织女不仅要赐给日本少女们“一双巧手”,还要满足各种愿望。人们聚在一起,写下自己的心愿,挂在七夕竹子树上。这些愿望多种多样,诸如身体健康、容颜美好、早结良缘、家庭幸福等。
就连日本东京的迪士尼乐园也入乡随俗,不仅让米老鼠和米妮穿上和服,扮成牛郎织女游行,还在园里设了“许愿台”,让游客写卡祈愿。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庆祝七夕节的主题公园。
韩国女性则会在七夕这天,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摆在桌上磕头祈求,求织女星赐她们灵巧的双手,让她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
此外,家家户户还会在七夕这天在祭台上放上干净的井水,用新鲜瓜果和煎饼供奉,祈愿家人平安等。
七夕的N种过法:两棵树的守望 一群人的坚持
800多年前,朝鲜半岛上一对“夫妻银杏树”中的雄树被洪水连根拔起,独自漂到了乶音岛。当地渔民打捞了这棵树,并把它种在了岛上,雌雄两树从此两地守望,两边民众则通过共同祭祀的习俗一解“夫妻树相思之苦”。
资料图:荷叶卷起大自然的“爱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北分裂后,“夫妻银杏树”雄树在韩国,雌树在朝鲜,两地共同祭祀的做法也中断了。好在,去年七夕时,在朝鲜半岛的和平氛围中,韩国举办了“夫妻银杏树”重逢仪式的活动,以在雄树旁挂巨幅雌树照片的方式让它们“重聚”。
韩国文化遗产厅厅长金钟镇当时表示:“夫妻银杏树,与离散家属一样,经历了漫长的相互分离的岁月。我们计划推进通过南北合作共同举行祭礼的方案。”
其实,日韩民众迎接七夕,有很多种方法,不仅商家会推出浪漫时髦的“情人节”活动,各地也会结合自身特色,赋予七夕特别的意义。
日本废除农历后,七夕节变成了每年阳历7月7日。在今年七夕节时,北九州市多地举行了“夏日情人节”活动,发行附有现场拍下情侣照片的“恋人证明书”,颇受欢迎。
证明书上写有“在此证明2人为幸福的恋人”字样。很多人专门为了证明恋情而来,也有修成正果的情侣前来“报告”结婚之事。
韩国民众则喜欢在七夕前夕“找点事忙活”。七夕来临前,韩国舒川郡厚岩里村,就在所有居民的参与下,进行了村庄清扫及除草工作。这是村子每年都坚持实施的传统活动,今年也不例外。
日韩“佛系”婚恋观:公子向北走,姑娘不想结婚
在日本和韩国,女性不论是遵从传统七夕习俗,乞求心灵手巧,还是庆祝时髦的“东方情人节”,和恋人花前月下,最终真正想走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少。
资料图:年轻姑娘穿着色彩斑斓的和服。
日本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8岁,但前几年的一份调查显示,50岁仍未结婚的女性在日本女性中的比例约为14.1%,这个比例被定义为“终生未婚率”,这意味着平均每7名女性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日本女性为何对结婚如此“佛系”?这部名为《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的日剧或许可以提供最直观的答案。
实际上,不少日本女性认为,结婚意味着要为家庭放弃事业,因为婚后就会被期待退出劳动力市场,转而承担家庭主妇的角色。对很多女性来说,结婚、生子、抚养孩子、赡养父母是被捆绑在一起的,比起背上这个沉重的“婚姻包袱”,她们更想享受单身生活的轻松自在。
在日本,女性单身旅行,正成为一种时尚,“一个人旅行,不用照顾这个考虑那个,能够让自己真正放松”。女性单身旅行也为旅游市场创造出无限商机。有旅游业者戏称,今后要想在日本旅游市场上混,必须学会“讨好”女人。
而韩国统计厅发布的《2018年结婚及离婚统计报告》也显示,2018年韩国人口每1000人中登记结婚数量为5对,创下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另外一份调查显示,不少韩国未婚女性不进行异性交往的理由,竟是“为了自由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