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著名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与世长辞,享年93岁。
于敏曾表示,研制氢弹不太符合自己的兴趣,但爱国主义压过兴趣,所以答应转行。此后,他曾隐姓埋名28年,毕生致力于氢弹事业。
大事记
于敏于1926年8月16日出生在天津,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就以门门功课第一的成绩闻名全校。他在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工程院机电系,1946年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理论物理定为自己的专业。
毕业后,于敏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1年,于敏调任二机部参与氢弹原理研究,从此隐姓埋名长达28年。他率领的研制团队在1967年研发出中国首枚氢弹,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2015年1月9日,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4月3日获得凤凰卫视颁发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在2018年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