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洁思敏(Jasmina)的采访并不在我的行前计划中。但她善意的帮助着实令我感动,于是我决定写写这段我与她的偶遇。
到贝尔格莱德的第二天,我准备前往“70号”中国小商品市场进行实地采访。为了可以更“接地气”,我选择坐公交车前往。
本以为功课已做得充足的我却在找公交车站这一环节犯了难。广场维修,道路不通,当地人不太会说英语,无法交流,手机地图上显示只需10分钟的路却花了我近半个小时。
好不容易找到了95路车站,结果发现车站贴着一张用塞尔维亚语写着的告示,很多人路过看到它,都摇摇头离开了。“难道是车站停用?”我心里正琢磨着,洁思敏向我走来,她指着告示对我说,由于前方修路,95路改线了。这个站暂时停用了。她正跟我说着,另外两个准备在这里搭车的当地人也纷纷想要告诉我这个车站停用的消息。我能感觉到他们也是想要帮助一个素未谋面的中国“游客”。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他们的热情让我很温暖。
洁思敏试图很详细地给我介绍,前往下一个车站的路线怎么走。紧接着,她说,我正好也要坐95路,要不你跟我一起吧。
在获知我只在塞尔维亚待3晚后,她说还想邀请你过个周末呢,怎么这么快就要走呀?她的表情有些小遗憾。我突然感到很吃惊,这不才刚见面吗?难道塞尔维亚人都这么大方热情?
我放下了一切戒备,跟她一路聊了起来。她像导游一样,给我介绍沿路的雕塑、街名、当地美食……
在一家餐厅前,洁思敏停了下来,“这就是当地最有名的食物了。来,你跟我进来看一看?”她执意要给我指出正在热锅上烤的肉饼叫什么,是哪种肉。后来才知道这道菜在整个巴尔干地区都极负盛名,它是“萨瓦匹”。
她又指着共和国广场上的青铜骑马人物雕像告诉我,他是米哈伊洛——塞尔维亚最后一任王子。这个雕像是为纪念1867年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将塞尔维亚公国的首都迁至贝尔格莱德而立。这里应该是贝尔格莱德最中心的地方,长一公里的克涅兹-米哈伊洛瓦大街就坐落在这里。这条商业步行街类似北京的王府井或是上海的南京路。广场周围有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剧院,还有喷泉和咖啡馆可供休闲。
她从当地人文、特色聊到自己,她是马术俱乐部的教练,现在同时还是一位英语老师,给小学生们做私教。她流利的英语得益于从小跟父母一起在国外生活。那时候,她的父亲在建筑公司工作,所以她在南美和非洲都生活过。
“我的名字Jasmina是英文Jasmine的变形,是一种花。”她这样介绍着自己的名字。“对,很美的花,气味非常香甜。茉莉花茶中国人很喜欢喝。”我笑着说。“是的,但是外国人却觉得它的味道很奇怪,有点像草药。”她好像对中国多少有些了解。
我问她,现在和铁托时代,哪个时代更好?她想了两秒,“铁托时代肯定是好的,各方面都不错,一切都是免费的,尤其是出行很方便,到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很便利。所以我父亲才能出国工作,我和我妈就跟着他。现在也挺好,宗教信仰更加自由。各有各的好吧。”
话锋一转,她又提醒我,“一会儿你回来时,记得最好在这个站下车,因为前面封路了。就是对面这个车站。”她手指着车站的方向。“你下车后,从地下通道下去,向左转就来到我们现在站的这条路了,你沿着刚才过来的路回去就行。”她似乎还不太放心,又补充说,“你看就是这个穿橙色上衣的人走的路,他就是要下地下通道。”
正巧这时,车也来了,我们上了车,她帮我向司机买了车票,还提醒说,车票要放好啊,有时车上还会查票呢。我告诉她我要去“70号”小商品批发市场,问她听过没,她说:“那里我简直再熟不过了,我经常在里面买东西。我最常买的是衣服、包和项链……我的身材在这里算是苗条的,中国的衣服很适合我穿。”她笑着说。
我问她多久会去逛一次,她说只要有时间就会去逛,不能说一天一次吧,一周一次肯定是有的。除了给自己买东西,她还给父母买按摩器,“因爸爸总是说自己腿疼,我就买了送给他。这样他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摩腿脚。但他不肯用,我母亲倒是一直在用。”
聊到兴起时,洁思敏特意提前了两站下车,陪我一起走进了“70号”,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介绍起来……
本文出自《华闻周刊》第213期杂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合作,请发送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下载“今日华闻”手机客户端,在线阅读或下载《华闻周刊》精装杂志。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