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华闻周刊》第213期杂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合作,请发送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对巴尔干地区感兴趣,想要读懂这里,可以考虑去和当地人喝一整天咖啡(是的,你没有听错),或者买一张绝对值回票价的公交车票,选择一个你心仪的城市,任车慢走慢停,一路看过市井百态和历史变迁。这或许比看一本专题的学术著作来得更直观。
▲ 萨拉热窝老城区的巴什察尔希亚广场和喷泉上方,一群鸽子在飞翔
我曾在巴尔干半岛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尝试过这么做。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给我的印象格外深刻。一起喝杯咖啡,是萨拉热窝年轻人最常见的社交方式。但这一杯咖啡,他们往往可以用来消磨一天。说是一杯咖啡,但其实量非常少,一饮而尽,成年人都未必能过足瘾。萨拉热窝青年为什么要在这样的一小杯咖啡上,消磨这么长的时间?
萨拉热窝市中心的繁华区域原本就不大,但几乎被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兼冷饮店占满,用十步一店来形容,也不算夸张。人们常说,维也纳人如果不是在咖啡馆里品尝咖啡,就是走在去往咖啡馆的路上。萨拉热窝的咖啡文化显然也受到了一战前宗主国奥匈帝国的影响,无论是咖啡口味,还是咖啡馆里人们享受咖啡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都能让人找寻到奥匈帝国文化的影子。
不过这里喝咖啡的成本可比维也纳的中央咖啡馆便宜很多。一杯咖啡只要一个波黑可兑换马克(与欧元的汇率比价大致是二比一)。正因为一杯咖啡的价格比任何店里售卖的饮品都要便宜,当地人卜亚娜(Bojana Pavlovic)邀请我在拉丁桥不远的一家咖啡馆坐下聊天后,毫不犹豫地就点了两杯咖啡。
▲ 巴尔干地区流行的土耳其咖啡
转眼间咖啡就被服务生端上了桌,这里的咖啡不是美式连锁咖啡店里的一大杯,而是只容塞下两只成人手指的小小一杯。喝惯了美式大杯的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下嘴。卜亚娜笑笑说,在这里,点一杯咖啡不需要马上喝光来给其他顾客让座位,大家可以先聊聊天。聊到喝咖啡的习惯,卜亚娜说之所以选择咖啡馆,是因为喝酒成本太高,比喝咖啡要贵上三四倍。至于看电影或去逛街购物就更加奢侈,多数年轻人口袋里根本就没钱。
萨拉热窝的年轻人经常口袋空空,难找工作。整个波黑,年轻人失业率接近百分之五十,不少大学生要怀揣毕业证书到咖啡馆端盘子煮咖啡才能养活自己。在咖啡馆里,便宜的咖啡往往让大家越喝越兴奋,说着说着就会说到对社会的不满,抱怨政府不能帮助自己找工作养家。所以大家往往一聊就是一天,咖啡馆店主们对此也大都抱以同情,不会催促这些年轻顾客离开。
卜亚娜说,她最想去的国家就是奥地利。首先她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这得益于波黑在该地区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其次,奥地利尤其是其首都维也纳,是萨拉热窝人最方便去的欧洲国家之一,频繁的航线往来,也使得机票价格相对低廉。
▲ 萨拉热窝的年轻人
卜亚娜和年龄相仿的伙伴们常常在咖啡馆里,花上一天或半天的时间,在网上查询去维也纳的航班价格,看其认真程度,似乎他们明天就要启程。但事实上,他们几乎都没机会实现这个梦想。卜亚娜说,单程机票价格约300欧元,她的积蓄没这么多,因为这比很多当地人的月收入还要多。对于孩子的梦想,卜亚娜的父母虽然表示支持,但也早就摊手表示拿不出这样的闲钱来,只有靠她自己。等她什么时候攒够积蓄,他们就为她举行欢送聚会。
萨拉热窝青年在咖啡馆里可以聊一天的话题还有加入欧盟的问题。不少年轻人认为,如果波黑有机会加入欧盟,自己的日子或许会好过一些,因为自己可以像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同龄人一样,在本国就业机会难找的情况下,去西欧国家自由的生活发展。但与此同时,大批的波黑年轻人明白,自己身处的这个年轻的独立国家,如果想要迈进欧盟的大门,其复杂的族群矛盾就是第一道难迈的门槛。
在萨拉热窝的咖啡馆里,人们常常可以听见一群群的年轻人在这里高谈阔论,说出自己的治国建议,个个都像是未来的国家领袖。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一战”的话题,尤其是塞族青年普林希普百多年前在萨拉热窝枪杀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的旧事,如今的年轻人其实并不愿意在泡咖啡馆时多聊。一是不想激起邻桌对民族关系持不同看法人的愤怒,二是这个话题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不现实。如何才能让自己为刚刚终于喝完的一杯咖啡轻松付账,明天是否还要来这里泡咖啡馆,才是这里的年轻人考虑的现实问题。
▲ 电车是萨拉热窝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
在土耳其语中,萨拉热窝被称作 “萨拉伊波斯纳”(Saraybosna),土耳其语中萨拉伊是“宫殿”的意思,这也证明了萨拉热窝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的重要地位的。旅行指南《孤独星球》曾在世界都市排行榜中,将萨拉热窝排在第43位。这个名次要高过同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多个观光都市,像是贝尔格莱德以及萨格勒布。想把萨拉热窝的景色尽收眼底,搭乘有轨电车来一次穿城之旅,就什么都有了。虽然对于城里居民们来说,萨拉热窝的有轨电车的速度慢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但对于观光客来说,这却是一个欣赏巴尔干沿途城市风景的不错选择。所以在萨拉热窝的电车上,如今外地访客越来越多了。
破旧不堪,缺乏维护的有轨电车,周而复始的工作,难免会造成一些意外事故。在2013年的11月1日,就有两辆有轨电车在萨拉热窝市中心相撞,导致40多人受伤。在当时,也有一些目击者说,是一辆电车闯红灯前行,撞上另外一辆电车,但之后这起事故也就伴随着电车交通恢复正常,而不再有人提了。
另外,在西方发达国家电车系统里常见的车门防夹系统,在萨拉热窝也是没有的。如果不小心在上车或是下车时被挤住了,乘客最好的办法就是高呼司机停车,或是身边的热心乘客齐心协力帮助拉一把,救人于险境,因为电车是感应不到出了什么问题,还是会继续向前开。
萨拉热窝在进入21世纪后,高速公路和街道都进行了修缮。至于有轨电车,也在逐步实现现代化,但这些老式电车对于萨拉热窝人来说,也舍不得丢弃,因为它的存在,有更多的外国旅行者愿意到这里来体验一下,最古老的有轨电车坐起来是什么感觉。
▲ 萨拉热窝的标志性建筑阿瓦兹扭塔前,一辆电车正准备出发
不过,有轨电车也越来越难带来经济效益,相反,猖獗的逃票行为,让电车服务不得不亏本做生意。萨拉热窝的有轨电车目前是在起始站买票,途经小站很少会售票,而且也没有检票设施。因此在萨拉热窝,很多当地人承认自己经常不买票坐车,也无人会查。当地的电车工作人员解释说,其实查票工作还是有的,而且一旦发现逃票行为,每次至少要罚款20波黑可兑换马克,这在当地算是重罚了。不过,严惩措施因为工作人手有限,往往是有令难行,所以电车运营部门也长年在抱怨,运营收入一年不如一年,这也让他们很难有资金购买新的机车。
▲ 日落后,人们在萨拉热窝街边餐馆用餐
萨拉热窝早已想追随世界其它城市的脚步修建地铁。萨拉热窝地铁的首条线路计划连接巴什察尔希亚和奥托卡,但这条线路耗资1.5亿欧元费用只能靠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出资,萨拉热窝经历了“一战”、“波黑内战”等多轮动荡之后,经济一直在缓慢恢复,对于波黑政府来说,实在很难拿出这样一笔基建项目巨款。
曹劼凤凰卫视驻英国首席记者。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