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阅读 / 中国留学生亲诉:毕业是否留英?无关优秀,只看追求

中国留学生亲诉:毕业是否留英?无关优秀,只看追求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又是一年六月,又到了毕业季,在英国的中国留学们正为各种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忙得焦头烂额;下一届来读语言课的学弟学妹们已经落地“英村儿”,冷清许久的二手群又活跃了起来;各种毕业趴、离别趴开起来,大家最后嗨一次……

到底是回国发展还是留在英国?这是每一个留英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尤其是在英国攻读研究生的留学生们,如果想要留下来,总共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可以利用。一边要应付学习的压力和适应异国生活,一边又要开始艰难地面试和求职。加上英国日益收紧的签证政策,这无疑更增加了留学生们留下来的难度。

华闻君采访了三位留英硕士,他们都曾经尝试在英国找工作,经历了各种挫折,有的跨过了跨行业求职的门槛,识破了“假工签”骗局,如愿留在伦敦;有的在被投行拒绝了“千万次”之后,柳暗花明又一村,获得国内两家知名金融公司抛出的橄榄枝,最终选择回国;还有的,一边读书,一边在英国电影圈子里摸爬滚打,重新探索,为回国工作积累经验……在这里,有着同样的踌躇茫然和不同的人生决定。

 

结婚是条捷径,但英籍男友求婚时她说“No”

 

Kim  硕士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管理专业,拿到英国工签

“我知道大家爱看有故事的采访,但我没什么故事。我只是用一年时间留在了伦敦。”


前年秋天,Kim从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现在的她,已经在一家英国商业咨询公司工作了一年。当华闻君问她“你是从什么时候考虑是走是留”时,她说,她在拿到硕士offer的那一刻,就已经在为留英工作做准备了。

在中国传媒大学读本科的那四年,她过得很矛盾。对她来说,传媒大学是对的学校,IT专业却是错的专业。就算在新华社做过半年的IT岗实习,她也认为,这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不会成为她的事业。她知道,她想做电视。

▲Kim曾在国内的新华社实习,担任网络编辑职位


在结束新华社的实习后,Kim迅速投入到了北京台电视节目的实习编导工作中。电视节目行业是出了名的累,时间紧,任务重,意外多,对待嘉宾和粉丝时更需要小心翼翼。她开玩笑说:“那段时间虽然赚得不少,可我真是忙到有钱都没时间花。但确认过眼神,知道是对的路。”这条路,她走了两三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慢慢攒钱了。

之后她来到英国读硕,适应了伦敦的生活后,她开始向英国的各大电视传媒公司投简历。在大多数人看来,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和大多数同龄竞争者相比,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措辞委婉的拒信和石沉大海的简历,都带给了她巨大的挫折感。

她反思道:“电视行业,中国和英国招聘的侧重点是明显不同的。虽然都很重视portfolio(作品集),但可能国内编导更多在幕后工作,没有太重视台前的表达。而且,也有很多宏观的问题,我当时从没思考过。”

有一次,她在申请一家英国电视公司的管理岗时,拿到的面试题目是:你认为英国“脱欧”后,对整个媒体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请用录音/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她已经不记得自己当时说了什么,但她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觉是:凉了。


▲Kim在威敏的大学摄影棚


电视行业对她的打击仍在缓慢地重复着,但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四月。她很清楚,如果没有对电视的热爱,她在国内的实习根本不可能坚持了两年之久。但如果还要留在英国,就必须要转变策略,放弃执念。她说:“放弃电视,虽有遗憾,但不后悔。如果电视行业没办法就业,那就必须像壁虎斩断尾巴一样,疼归疼,但一定要先求生。”

此后,她放宽了就业要求,只要和媒体管理沾边,而且能发工签,她都投。很快,她就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华人服务公司的广告。她应聘时,HR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只要KPI达标,就绝对可以发工签。”刚走出异国校园的她,没有问是要多长时间达到KPI,也没有去英国政府官网查证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发工签的资质。

工作了一周,她突然想到去官网查,这才发现这家公司根本没有发工签的资质。她去质问HR,但HR却来了一招缓兵之计:“你先工作吧,没事儿,我们这不正在申请资质嘛。”但她这次没有被忽悠,马上去咨询了律师。律师告诉她,即使这家公司申请到了工签资质,因为学生签证有效期短的问题,她也没时间等了。一直到现在,这家公司仍然没有拿到工签资质。

有了应聘经验,再加上签证时留了心眼儿,她找现在就职的这家公司的过程还算顺利。她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拿到了公司的工签。但能留在英国,她说军功章也有男友的一半。


▲Kim的伦敦生活



读硕士的第二个月,她在朋友的聚会上和男友相识,接着相恋。直到几个月后,她偶然看到男友护照,才发现他原来是英籍华人。她记得,在找工作最沮丧那段时间,是男友的陪伴和鼓励,让她想留在英国的心更加坚定,否则,自己可能像大多数留学生一样,遇到一点不顺,就“打道回府”了。

但也是在那段时间,男友心疼她,问她要不要干脆结婚。她没有答应。

她说:“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状态,就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我不想通过沾他的光来留在英国,我还是想靠自己。”同时,她想尽量避免两个人因为“非感情”的因素结婚,她更欣赏纯粹的婚姻。

现在,Kim经济独立已经一年了。她有自己的工作,再加上读书期间的积蓄,完全能够负担在伦敦生活、工作和恋爱的花费。她说:“虽然我的经历听起来坎坷,但我是工科出身,不是多愁善感的人。这一年平淡安稳,没什么故事,也只是留在了伦敦。”

 

回国并不是不优秀,关键看适不适合自己


Rebecca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硕士应届毕业生,在英求职多家知名投行被拒后,获得国内两家知名金融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决定回国

“很多人都说,留学生是自己没本事留在国外,退而求其次才回国的。但这种观点其实是把'差异',误认为是'差距'。我知道我属于哪里。”

 


一年前,Rebecca从国内一所211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她婉拒了导师的挽留,放弃了人大和南开的保研资格,来到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攻读国际政治经济(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硕士。她说,要谈是走是留的问题,还得从她在伦敦参加的一个全球连锁上市公司的宣讲会说起。

和国内的宣讲会一般在礼堂或阶梯教室举行不同,这个宣讲会更像是个高级酒会。各个公司的高层和部门经理绝对是全场的“焦点”,环绕着他们的大多是还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男生西装革履,女生妆容精致,他们端着酒杯,交换名片,推销着自己,展示着成熟的社交技巧。而在场的中国学生寥寥无几,除了Rebecca外,只有一名来自LSE的女生。


▲Rebecca参加的某上市公司的宣讲会,觥筹交错的场面让她有些不适应


酒会越是高级,Rebecca越觉得挫败。在国内,她从没有接受过来自社交方面的训练,服务员看她穿棉袄戴围巾,还来问要不要帮她把外套存起来……习惯了优秀的她“从没受过这种气”。但这种挫败感同样激起了她的斗志,她想要拼尽全力留在英国,来证明自己。

Rebecca在国内还有经济学本科的第二学位,加上现在读的国际政治经济,也和金融沾点边,她决定把目光投向机会更多的英国金融领域。她一边继续着自己在国王学院的学业,一边把简历投向了汇丰银行(HSBC)、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知名投行。

即使不算完全跨专业,但英国金融业陌生而苛刻的招聘要求也足够让她怀疑人生。她向华闻君一一列举了求职的生死关:以汇丰银行为例,先是网申,接着是线上测试(Online Test),线上面试(Online Interview),模拟工作(Job Simulation),评估中心测试(Assessment Center),最后才是终面(Final Interview)。


▲Rebecca向华闻君展示了她求职汇丰时的考试题


Rebecca最熟悉的环节就是前三项,因为她说自己从没到过第四关。她所熟悉的国内投行与券商,更注重应聘者的学历。而且国内的HR普遍认为学历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这个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如果毕业于清北复交,那在求职时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然而,英国的金融公司更注重应聘者的交际情商和个人能力。她用汇丰银行的一道面试题解释了什么叫“交际情商”:“如果顾客让你在一周之内完成一项工作,但是涉及到的IT部门系统需要一个月才能修复,你应该怎么回复你的顾客?”1分钟准备,3分钟回答。而个人能力的考察,则体现在数理分析、应用计算和情景模拟等等复杂的试题中。


▲Rebecca拍摄的伦敦地铁早高峰


她睡前习惯翻翻朋友圈,但每当毕业于牛津剑桥的同学们晒出名企offer,她都会把那一条迅速地滑上去。她说:“我在国王学院攻读硕士,成为'王的女人'(King’s Woman),加上曾在政府工作、使馆实习,又获得国家奖学金,这份光彩照人的履历,看似把我送到了一个比较有优势的位置,但只有真正来到英国,这种降维打击所带来的陌生感和挫败感,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个问题:我是不是不属于这里?”

但她并没有任由自己陷入焦虑之中,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国内。她谨慎地向国内的知名金融公司投出了两份简历,结果隔天就接到了两家公司HR的越洋电话,邀请她直接进入面试。她抱歉地说,因为自己还在国外读书,所以要等毕业才能入职。HR说公司可以等她,并加了她的微信,希望可以保持联系。

重新回到了“文化舒适圈”,她再次找回了如鱼得水的感觉,而且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就业途径也宽广了许多。她分析道:“如果在国内就职,那么我的英语就可以从和英国竞争者的相对劣势转变为相对优势,加上扎实的文字功底,加入财经媒体应该很有优势。”

同时,她也计划着在国内政府或使馆工作,因为Rebecca有相对充实的知识量和实习经历,前景更明朗。而且她和男友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和男友一起移民日本,也是她的选项之一。

“昨日之事,皆成今日之我”。Rebecca总结道:“很多人都说,留学生是自己没本事留在国外,才退而求其次回国的。但硬逼着自己嵌入国外的模子里,我收获的只有挫败和焦虑。我接受的是国内的教育和培养方案,有着东方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便利,我知道我属于哪里。”

 

中英电影圈的边缘人:攒够经验就回国


Poca  伦敦大学学院电影学专业硕士在读,一边读书,一边在英国电影圈打转,为回国做准备

“作为一个价值观是在英国形成的中国人,我好像在哪儿都是边缘人。我还会在英国待一段时间,但最后肯定会回国。”

如果从国内A-level毕业来英国读本科开始算,Poca来英国已经四年了。她本科就读于英国皇家霍洛威大学,目前在伦敦大学学院的电影学专业攻读硕士。她已经习惯了一边应对繁重的学业,一边在国内外剧组两头跑的生活。

在价值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她接受的是英国的教育,所以相对于真正的故乡青岛,她对伦敦的感情更像“反认他乡是故乡”。然而,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同样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面对两股文化在自己身上同时发力,Poca最大的感触就是:“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哪儿都是边缘人。”

Poca告诉华闻君,国内的影视分圈子,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北电一个圈儿,中戏一个圈儿,上戏一个圈儿,校友带校友,师父带徒弟。而像Poca这样的“影视海归”们,虽然知识丰富武器精良,却常常处于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

然而,如果说教育背景是“明圈子”,那复杂的利益纠葛就是“暗圈子”。在暗圈子里,大家对种种顾虑、猜测和人情讳莫如深,常让Poca感到困惑和无奈。

有一次,在国内拍戏的间隙,她跟着制片人和其他同事一起,在某餐厅包厢里聚餐。聚餐中,她上完洗手间准备回去,却误入了另一个包厢,而那个包厢里正坐着包括导演在内的另一组人,并且暗地不和的这两组人并不知道彼此就在隔壁包厢。她说:“我听过一个段子,说兴奋和悲伤都是一时的,只有尴尬最恒久远。这件事已经过去一两年了,但当时的尴尬场景的每个细节我都记得。”

处在国内影视圈边缘的她,在国外也觉得自己是异乡人。她在皇家霍洛威大学读书期间,有一次和两个英国朋友聊天。其中一个人抖了个机灵,两个人突然爆笑起来。她没有get到笑点,又不好意思直问,也不愿意不懂装懂地赔笑,就选择了沉默。他们中的一个问另一个:“你觉得她听得懂吗?”答:“肯定听不懂啊。”

▲Poca在皇家霍洛威大学拍短片


融入圈子的艰难,并没有阻挡Poca做导演的梦想。但同样是做导演,国内外的上升渠道截然不同。国内导演如果要白手起家,起码要从场务开始做起。Poca掰着指头数到:“从场务到服化道导演、演员导演、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场记、执行导演/副导演,最后熬到导演,起码要二十年。像国内一些著名演员转行当导演,也不是直接就能做导演的,就算有更多的人脉和片场经验,他们转行的起点也相当于场记。”

在英国做导演,是另一种“困难模式”。“英国的导演并不论资排辈,而更看重个人的才华和经济实力。英国的电影工业更成熟,观众更挑剔,独立电影人的竞争也更激烈。如果才华平庸,即使‘辈分’到了,也很难混出头。”她说。

▲Poca在英国的片场工作



工作之余找共同话题,也是让Poca格外头疼的一件事情。在国内拍戏时,她偶然看到一位同事在翻阅《电影大师》里关于希区柯克的一章。这位美国恐怖片的开山鼻祖,正是她本科课程论文的研究对象。她试探性地和同事聊起希区柯克电影的镜头运用和空间设置,尽管已经讲得非常粗浅,并辅以很多例子,但同事听完毫无反应。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只好报以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然后换了话题。

在国外拍戏间隙,Poca也会和英国老板聊起电影。一个月前,被誉为“英国艾美奖”的英国电视学院奖BAFTA举行了颁奖典礼。老板兴奋地和她说起今年的视帝肖恩·宾(Sean Bean),但Poca平时更关注有国际声誉的电影人,所以对他并不了解。她回家后专门去查了豆瓣,才发现这位英国的视帝,在中国只有不到4000个粉丝的关注。

▲Poca目前在British Urban Film Festival做实习导演


虽然国内外的生活都让Poca有一种“边缘感”,但在未来,她想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国内。她说:“英国的电影产业虽然成熟,但好像很多年都没什么变化。国内不同,我能清楚地感知到国内城市的新陈代谢。”

▲Poca与British Urban Film Festival的团队


她说,在本科学习期间,中国电影大盘的扩张速度和规模,就让来自老牌电影强国的教授们感到震惊。虽然国产影片的质量良莠不齐,但观众的品味在日渐成熟,而且盈利模式越来越清晰稳定。目前她的职业规划是,先在英国攒一两年的导演工作经验,但前提是要对她未来在国内就业有帮助。

你身边有即将毕业的留学生朋友吗?他们对于是走是留是怎么考虑和权衡的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