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伦敦肯辛顿花园13号,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雅科文科在他的大使官邸↓↓↓,接连第二周举行国际媒体记者会。
和前一周举行的记者会一样,两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雅科文科只想要告诉台下数十家媒体,俄罗斯并不是前俄特工斯克里帕尔中毒案的主使;但无奈台下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记者会散场,作为旁观者,我问雅科文科,有没有觉得很上火?这位外交官呵呵一笑说没有。“我盯着台下的每一双眼睛”,他说:“一双双眼睛也在瞪着我,我感觉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牛肉去哪儿了?”
雅科文科上任驻英大使七年多,当地舆论对他的评价褒少贬多。但至少他给我的回答,仍然让我感到这是一位经验非常老道的外交官。一句“牛肉去哪儿了”,在我看来,道出了眼下英俄乃至整个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尴尬关系处境。
“牛肉去哪儿了?”,这句老话和美国里根总统时代有关。1984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蒙代尔,挑战意图连任的里根。为了挖苦里根在第一个四年总统任期内建树寥寥,缺乏实质性的成果;蒙代尔在演说中问了这样一句话:“牛肉去哪儿了,总统?”
我猜雅科文科的回答是一语双关,既用彼此熟悉的桥段来挖苦一下对自己不依不饶的西方记者,同时也对英俄关系,乃至俄罗斯与西方近些年的关系,没有最糟只有更糟的前景,感到无奈。
“英俄关系为什么总是这么糟糕?”从3月份,斯克里帕尔中毒案曝光后,我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受访者,问了这个相同的问题。在4月6日,雅科文科就前俄特工中毒案举行第一次国际媒体记者会时,我就问了他。“这是一个好问题”,他快速地回应说:“但我没有答案。”
作为俄罗斯驻英大使,他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些人是给了我更多解释的。
克里斯·布莱恩特(Chris Bryant)↑↑↑是隶属英国工党国会下院的议员,同时他也是英国国会跨党派俄罗斯事务小组主席。
“英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其实并不总是很糟糕的”,在泰晤士河畔接受我的访问时,他想了想才回答我:“我们曾经关系不错,但后来你知道,有些人在俄罗斯似乎想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是莫斯科的掌权者一手打造出了海外的敌对面。掌权者认为,这样的策略对他们有利,因为只有这样,自己在国内的民意支持度才能节节攀升。”
4月14日,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实施空袭。华盛顿的特朗普政府明言,只要叙利亚胆敢再使用化学武器伤及无辜,新一轮的空袭只是时间问题。在伦敦,保守党首相特蕾莎·梅↓↓↓在空袭行动结束后,同跨党派国会下院议员在威斯敏斯特国会下院展开多日交锋。
英国首相对反对党指责自己是在盲从美国的说法,嗤之以鼻。在她看来,非法使用化学武器袭击平民的做法,已经触犯了英国乃至国际社会的红线。有心人会注意到,她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英国不会允许任何人在叙利亚,或是英国的街头不负责任地使用化学武器。
特蕾莎·梅毫不讳言自己的讲话,一方面针对的就是俄罗斯。下一步,在政策分析人士看来,她领导的政府会面对在英国有着各种直接或是间接投资的俄罗斯寡头,采取更多制裁措施。钳制住这些人,在特蕾莎·梅政府看来,虽然或许会令英国蒙受一些损失,尤其是对英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造成波动;但这却可以令更多的国家看到,英俄之间不是只有利益,还有相互必须尊重的普世价值。
“俄罗斯在最近这些年,变得更加的腐败”,布莱恩特在对我解释为什么英俄之间合不来的时候,举了一连串的例子来摆明他对英俄关系眼下所面临的伤痛。据他所知,英国的威士忌想在俄罗斯的酒吧市场立足,不向当地官员行贿,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他看来,如果俄罗斯不改变,英俄关系就不可能改变。
但这算不算是摆在英俄关系之间,汉堡中不可或缺的那块牛肉呢?有些英国政治人物也不这么看。被英国坊间笑称”脱欧之父”的前英国独立党党魁法拉奇对我说,特蕾莎·梅是在走一步险棋。如果英国政府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在斯克里帕尔中毒案上令俄罗斯认输,两国关系就会走向更加僵冷的态势。但令英国尴尬的是,自己无论何时都不能回避俄罗斯这个大国的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快就要到来的世界杯足球赛,英格兰队并没有放弃在东道主俄罗斯亮相的机会。
“我试图让英俄关系变得更好,毕竟我们两国都不该重回冷战时代。”受到各党派尊重的英国自民党党魁坎布尔在他的党部办公室向我解释说,在2010年的联合政府时代,他作为内阁商业大臣,曾经不遗余力地开拓过英俄合作市场。坎贝尔的回忆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在网络上查找涉及到当时英俄关系的数据:英俄在2008年贸易额达到225亿美元,其中2/3是俄方对英方的出口。英国当时在俄投资额达246亿美元,是俄罗斯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
坎贝尔口中的那届政府伴随2015年英国大选解散,俄英关系也就此走上了不归路。对我来说,最近一次看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英国土地上亮相,还是在2013年威尔士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上。在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接踵而来的国际事件,俄罗斯与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的立场大相径庭。直到特雷莎·梅2016年作为英国首相上台后,英俄关系一度出现了有望改善的曙光,因为这位新首相在同普京通电话时,释放出了改善关系的积极信号。
斯克里帕尔事件令英俄关系急转直下。明眼人都看得懂,前俄特工中毒案只是双方展开政治角力的导火索,意识形态上的长期不合才是关键。英国媒体几乎每一天都在更新英方对于斯克里帕尔中毒案的调查进展,最新的消息指,英方已经找到了令这位前俄特工中毒的液体证据。但在俄罗斯政界眼中,这都是无稽之谈。他们仍在坚持,英国对于俄罗斯的层层疑心,排斥态度,一如既往是症结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政府对于下一步如何反制西方,尤其是在叙利亚问题上不令自己落败,让外界还是有些看不清楚俄方的思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有记者在4月13日的记者会上问雅科文科,一旦西方对叙利亚发动军事行动,俄方是否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抗衡能力。这位大使欲言又止,最终一边点名另外一位记者接受提问,一边快速地作出回复:“这个问题可以跳过”。
即便不是在战场相逢,俄英关系短期内也难有转暖的可能。“黑客”、“黑帮”、“腐败”,这些字眼插上俄罗斯的标签在英国主流的新闻里,影视剧里,还有酒吧里,周而复始地成为大家的谈资。但其实,有多少英国人,真的懂得俄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关系为什么总这么差?
在3月份,看似蹊跷的“斯克里帕尔中毒案”刚浮出水面。我曾经同前俄罗斯军事技术专家伊戈尔‧苏佳金交换过看法。斯克里帕尔是在2010年,俄美两国同意交换间谍后,途径维也纳辗转到英国定居的。在当时和他一起被交换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他就是伊戈尔‧苏佳金。
“如果没有斯克里帕尔案,英俄关系就会有迎来春天的可能?”我问伊戈尔‧苏佳金。这位至今还拿着俄罗斯护照,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乡看看的学者沉默半晌后说:“这个话题,现在还是不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