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今年7月的一篇报道,6年来,英国“在家上学”的孩子人数已翻了一番。
英国《独立报》甚至还说,“在家上学”是21世纪教授孩子最聪明的方式。
那什么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
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的教育,孩子不必去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在家上学”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孩子的人性化发展,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育。虽然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教育,但它也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从知识到情感的全方面发展。
在英国,接受“在家教育”的孩子们也有各个年龄段的考试。考核一旦达标,同样可以进入大学深造。
根据一份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2017学年,有近3万名英国孩子在家接受教育。自2011年以来,5年间,这一人数呈现了97%的增长,当时只有1.5万名小学生在家上学。
▲2016年和2011年伦敦各区“在家上学”人数
据英国教育和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学生会更加自信和自强,在各项技能测试中均展现出良好的学习成绩。伦敦很早就认可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建立了一套有关“在家上学”的完整体系。
为此,华闻君特意联系了两位在家教授孩子的英国华人听听他们怎么说?
华闻君第一次听说有英国华人家长在家自己教授孩子的时候,就是看到了英华房联创始人——“奶爸”朱俊华的微信朋友圈。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我为什么选择了Homeschooling”。文章一出,很多评论感叹朱俊华勇气可嘉。通过与他的交谈,华闻君明白了朱俊华的用心良苦……
最初朱俊华和妻子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他们孩子学好中文。于是,6岁的女儿从今年9月起,开始跟着父母学习。
朱俊华告诉华闻君:“女儿中文本来很好。上了小学之后英文在班里出类拔萃,但中文却退步得很明显。哪怕我们在家里除了做作业、读英文书外,禁止说英语,也不能改善这一现象。再加上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比较松散,回家时间短完全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就想到利用孩子还比较小,学业不重的这几年把中文和学习习惯这两件需要练‘童子功’的事情搞定。”
这一决定很显然不是朱俊华夫妇一时脑热就匆忙作出的。当时,夫妇俩还因此有了矛盾。“当太太向我提出这个想法时,就立马被我通过‘理性的思考’‘义正言辞’地驳回了”,但这件事在朱俊华的脑子里埋下了“种子”。他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家上学”这件事还是可行的。通过太太的介绍,朱俊华还认识了身边的几个Homeschooling的家长。
夫妻俩的态度统一了,可怎么过国内家里老人那一关呢?朱俊华笑说:“这可能是在英国做父母的一个优势吧?一些事情可以比较容易地先斩后奏。”当祖辈们听说不让孙女去学校上学了,反对的态度也是非常的坚决。
“就像当初我对妻子的提议坚决反对一样。我们一直跟他们解释,当时也不奢望他们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的想法。我们最后达成一致,是因为祖辈们认可我们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是负责的,有最终决定权。我们也认可祖辈们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孩子现在回国培训的机会比较多,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也都是很积极配合的。”毕竟,没有家长是不希望子女将来成才的。
现在对于女儿的家塾教育,主要落在了朱俊华妻子的身上。“刚开始一段时间孩子不适应。大人、孩子都很累,矛盾自然就会比较多。不过,经过两个月的磨合现在开始已经逐渐进入状态。”
朱俊华向华闻君介绍:“女儿每天从九点开始在家里学习吟诵《弟子规》等蒙学经典以及《三字经》等中文经典并学习汉字。除了上午的中英文化课学习,每天下午还有一门兴趣班。比如,周一参加了以培养集体活动生活技能为主的“女童子军”(Rainbow),周三学体操,周五学竖笛。新年以后,每周四还准备开始学跆拳道。我会和女儿一起学。周六有自行车课和戏剧课。周日她妈妈开班教华人小朋友学中文(如上图)。女儿的中文水平还不错,基本上是作为班长或者助教了。”
这些课程足以让朱俊华的女儿充实地学习。他们为女儿设置了指导性的课程时间表,但更多地采用任务(To Do List)时间管理的办法完成学习。朱俊华给女儿放权,由她自己安排每天的学习顺序以及何时学习。“孩子认真学习提前做完了就可以多玩一会儿。没做好就会影响她自己的玩耍时间。一段时间后,孩子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不能说每次都做得很好,但已经有很大进步了。”
▲朱俊华的日历表,红色部分都是女儿珠珠的课后兴趣班
当然,在家教育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他们也因“在家上学”认识了当地的Homeschooling社区。每周二,朱俊华或妻子会送女儿到专门给“在家上学”的孩子开设的学校。“上午学习英语、拉丁语、数学、世界史、英国史、地理、艺术、音乐和科学实验。(听上去很多是吧?哈哈!)下午学习艺术(主要就是玩)。”
▲7岁的珠珠从图书馆借回了数本英文书籍,读英文书已成为她的休闲活动。
对于在家教育,英国政府和社区也对朱俊华一家进行了考评。“政府派工作人员到我们家家访,掌握了情况。对我们退学原因、家庭背景、教学计划做了详细地考评。他们表示非常满意。他们说,我们整个区有2%的孩子‘在家上课’,这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朱俊华对华闻君说,地区图书馆对Homeschooling的孩子也有支持,比如借阅时间可以延长。
对于孩子的未来,朱俊华希望孩子能够中西文化兼容并蓄,最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孩子的未来更多的应该由他们自己去考虑。我们作为父母提供他们认知自己和社会的能力和机会就好了。我们倾向于给目前阶段给孩子提供人文主义的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Liberal Arts)。至于她以后从事什么行业,我们并不关心。也许那个行业现在尚未产生。从教育升学途径方面的话,我们会考虑在主要节点,比如11+(小升初)等阶段让她去参加考试验证一下自己的水平。至于考完后是否回到传统的学校,由女儿自己的意愿来决定。”
从朱俊华的例子可以看到,“在家上学”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与世隔绝。他们一样可以结交朋友,社交一点儿不受影响,反而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由于孩子走在一条非传统的教育之路上,朱俊华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在家上学”的微信讨论群。在群里,大家各抒己见,有褒也有贬。华闻君又认识了另一位华人家长,由于孩子从小体弱多病,这位叫Annie的妈妈选择了在家自己教学。
Annie告诉华闻君:“我在怀孕六个月时,被诊断胎儿过小,可能要人工流产。坚持一个月保胎住院治疗,孩子终于保住了。快生产时,胎儿因缺氧、心率加速、临时紧急剖腹产才生下儿子。出来后就因新生儿肺炎住院三周。孩子去上幼儿园后,总是生病咳嗽,最后确诊为过敏性哮喘。哮喘药物根本无法控制孩子的病情。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因过敏气喘而入院,严重时血氧量只剩30%。我们求医问诊的次数比上学的时间还多,所以只有选择在家教育孩子。”
或许是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的确不适合去学校上学,所以Annie的家人、亲戚都很支持。Annie向华闻君介绍,自己是移二代,因为爱情,随丈夫选择了回国内发展。所以孩子是在国内完成的“在家上学”。后来,从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多方面考虑,Annie一家又回到了英国。不过,由于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来到英国后选择了去学校上学。
虽然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Annie的孩子在进入英国学校后,老师给出的评价是:“英语词汇量和数学都非常好。”
Annie回忆说:“我们在中国的时候,在国际教会认识了一批美国基督徒。他们的孩子也在中国完成家塾教育。因此,我们参加了他们的小组,他们向我推荐了美国的教材,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之路。”Annie坦言,最难的就是面对外界的压力,但这些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学习的深入,“在家上学”的确是最适合我们的,慢慢也就适应了。
Annie说:“我是家里的主要老师,孩子爸爸有时候也教,我们还会请别的老师来教。我们在家的教学是按‘周’来计划的。每天上午学习三小时,完成后,下午就是自由活动或参加其他活动。这绝不会影响社交能力。而且因为‘在家上学’原因,孩子会更珍惜友谊。我们一周在教会参加三次活动以及Homeschooling自己的小组活动。课外活动几乎都是群体性活动。”
同时,为了让孩子能说会写中文,Annie还选择了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教孩子中文,并选择了大量的优秀中文文学作品作为辅导课本。
对于全职教育孩子,Annie有时也会感到很累。但她更认为:“家长教孩子也是一种修行,要学会管理情绪。孩子不听话是难免的,但家长的耐心和毅力、温柔、坚定和节制在这个时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言传身教很重要,我们家注重品格培养多于一切,我们只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在Homeschooling的这个过程中,Annie的孩子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兴趣爱好,曾代表中国参加Topper世界帆船锦标赛。来到英国后,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现在已是Topper帆船协会的队员了。
就在前不久(11月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2017杭州名师名校长国际论坛大会上这样表示:“在家上学,这是一个教育创新的崭新之潮流,有利于教育的个性化、高品质、灵活性。美国的在家上学也是从原来的非法到后来的合法,现在在50个州已经全部合法化了。在家上学的学生是美国常青藤大学的首选,他们的教育品质和人格发展都是属于最好的。”
当然,也有人质疑“在家上学”是否靠谱,其实问题的关键还要看家长怎么教?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