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受中国一间大学之邀,帮助他们创建一间建筑学院。
我并没有做丝毫的心理斗争是否应该前去,因为我亲眼看到了中国正在飞速地发展,你很轻易地就能察觉出中国的未来前景。
英国前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曾在1998年计划称,截止到2016年英国将要建设440万栋新房,然而中国仅去年1月到8月之间就建造了400万新房。而且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逐年增加22%。
这个决定丝毫不用考虑,我当时就立刻订了机票,前往中国。
初到中国,我感觉似乎到了一个平行世界,学校是现代化的,然而学生却好似从1950s年代走出来的一样,全部是顺从的。
我的第一堂课,学生用非常响亮的掌声迎接了我,学生们围着我帮我提包。他们尊称我为“Sir”。当我给一位学生发邮件问她为什么没有来上课时,她给我回复如下:“没有去上您的课我十分抱歉,我十分欣然接受惩罚。”另一名学生回复的信件大致相同:“我自认为不够努力,我会更加用功,不会让您失望。”
诸如此类事情会让人昏了头脑。
我不得不承认,很快我就发现,这些学生们的掌声会送给任何一位老师,我渐渐没有学生簇拥陪伴。尽管表面上的彬彬有礼和殷勤逐渐消退,然而在日常的师生关系中,我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些中国学生们的礼貌、礼仪以及一种学习上的“使命感”。
孔子重孝道的思想对学生的思想塑造颇多,社会有一种尊敬家长和长者,以及老师和教授的风气。尽管如今的年轻人表面上拒绝承认,然而这种价值观依旧深藏在他们的意识之中。并且法律也明文规定,孩子有义务要抚养他们年迈的父母。
在中国,清明节是一个全国性的假期,纪念逝去的祖先;教师节时我会收到Hello Kitty的铅笔盒或难以下咽的中国白酒。
中西方大学学生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学生会尊敬知识丰富的人,然而在西方,对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被认为是“恃强欺弱”;在中国,学生希望你对他们寄予厚望,我的学生都很有斗志,向我展示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中国学生还保存着一份天真,在西方我见过很多 “不正当关系”,我曾在课堂上注意到坐在第一排的女生似乎极力吸引我的注意,之后还找到我问我是否可以在私下场合见面。
中国学生在学术上的野心和奋进往往与“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挂钩,这与西方的教育理念大致相同。实际上,中国的学生感觉他们有一种责任,必须做到优秀,说他们想“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也不为过。
最让我高兴的事,是看到他们具有无畏的态度、渴望学新知识的动力、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进步的渴望。
(原文作者:Austin Williams 编译:李晓枫)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