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予昭焰

《五灯会元》为宋朝灵隐寺僧释普济编辑的禅宗集大成的著作,可以说是禅宗的经典之作。虽说是经典,但也可说是高僧们的日常起居,偈语应对中体现的禅意。我年轻的时候读它,觉得难懂又无聊;现在读它,还是难懂,但已不觉无聊,只是觉得如微风流水,不再 去试图苦思冥想了。禅锋或者禅机,有些象脑筋急转弯,乍知谜底,让人哑然失笑,不同的只是蓦然回首,才觉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从前,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叹吧。 禅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前总觉得禅很消极,既然只是要了悟一个 “无”字,不能妄想执著,清心寡欲,不执一念,那按我从前的理解,这又何必活着?现在才知道禅这一个字,根本无所谓积极与消极,它就是活着,不妄想行痴,就是以世界的本来面目去面对世界,这大约是叫真如吧,而禅所讲的就是活在当下的体悟吧。 前些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个增加自己行动力的方法,就是每天早晨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我要做什么?”这句话改变了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不管做什么,我都会想一想如果明天我就死了,我今天还想不想做这件事?结果是不管做什么,我都更为专注,因为我在做我想要做的事,并且即使明天我死了,我也不会后悔,也不会遗憾。吃饭的时候都有了一种不同的感受,作为最后一顿饭,我一定要品尝到食物的芬芳。不管是和煦的春光,还是车水马龙的喧嚣,在我看来都变的可爱而极富生命力了。再来看《五灯会元》的时候,才知道这是禅意,不需执念,因为它在生命的每一寸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彻悟的智慧,无需他处寻求,这就是见性成佛吧。 那么禅和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人要执著要坚持才能成功,是不是有矛盾呢? 现在我认为完全不矛盾了。不管做什么都可以明心见性,那就选择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情,一无反顾地做下去就好,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也仍旧可以在今天享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乐趣。生死之间本无区别,那何必回头?人世无常,我们一直把它看作一种很消极无奈的说法,但现在我却真实的感觉到,人在真的肯去面对人世无常的时候,更可以爆发出一种强悍的生命力,就因为人世无常,才要珍惜现在,才要活在当下,并且力求完美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