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艺术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看不懂的就是艺术。画是美学范畴,一定要美,如果要创新,那就一定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但是哗众取宠,只为吸引眼球,玩杂耍,我绝对不欣赏。在我这里学画画,不到20年的功力不要把自己的画送人。”
走进画家刘佩珩教授位于伦敦西区的家,客厅的墙上挂满了各类画作,有西洋画,也有刘佩珩教授自己的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刘佩珩教授与孙子一起合作的“鱼游图”,上半部出自刘佩珩教授之手,画风奔放、酣畅,挥洒自如,下半部是还在上小学的孙子画的,色彩鲜艳,画风还不纯熟,但却具有儿童独有的天真浪漫情怀,上下部分画风对比强烈,却又十分融洽地融合在同一幅画中。除此以外,客厅入门右手边靠墙摆放着一把维多利亚时期的铜椅,墙角的矮桌上有一只珐琅彩古董钟,坏掉的机芯已经被送去修理,电视机背后藏着一蹲来自非洲的乌木雕摆件……它们大部分都是刘佩珩教授在英国生活期间从伦敦各个二手集市上淘回来的“宝贝”,可能并不是什么大师的作品,也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名画,但却体现了中国老一代艺术家的文化品味与情操。
画家刘佩珩,号龙子,野草居主人。1945年生于河北省雄县龙湾村。师从著名艺术家国画大师黄胄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央民族书画院顾问委员。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功力深厚,在山水、花鸟、人物以及书法方面都很有造诣,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则是他的动物画作品。其作品《双猫图》被邓小平同志收藏,《高瞻远瞩》被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收藏。名字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2010年,刘佩珩教授和老伴第一次到英国探望被调往英国工作的女儿一家,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刘佩珩教授基本上每年都会到伦敦住上半年。与其他很多同来英国探亲居住的老人在英国因为语言不通,深感寂寞、无聊的状况不同,刘佩珩教授倒是很喜欢英国的生活,有空就去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泰特博物馆……欣赏各种艺术展,周末拉着女儿、女婿到伦敦附近的后备箱二手集市(Car Boot Sale)淘宝,到海德公园遛弯的时候也不忘掏出写生本画画素描,这位年逾七旬的画家在英国的生活过得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刘佩珩教授在家里现场作画,寥寥数笔,不过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一幅画作,却饱含了这位老一代中国艺术家一辈子的功力和艺术造诣。
■一边观展一边画人
阿尔伯特展丹青,
千年画卷写文明,
笔走龙蛇显神韵,
伦敦飘来华夏风。
——《观V&A中国历代绘画展》二零一三年
伦敦拥有众多博物馆,长期展出大量顶尖艺术品,“在国内遇到这样大型画展、艺术展的机会不多。”就像饥渴的人一样,学艺术学了一辈子的刘佩珩教授来到英国最喜欢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在各大博物馆间流连忘返,更是对博物馆里珍藏的中国艺术品如数家珍。
“我来到英国后,参观了很多博物馆、城堡,发现里面收藏的大部分都是青花瓷,大多出自中国清代乾隆前后时期,收藏的艺术品比咱国内收藏的还牛,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陶瓷馆,一进门专门一个格子摆了两个元代的青花瓷瓶。这是目前唯一发现的元代有年款的一对瓷瓶,无价!”
刘佩珩教授用“振奋”这个词来形容他第一次在英国看到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心情,“脑袋‘哇’一下兴奋起来。我的老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就是研究中国元代瓷器的专家,她上课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当时写关于中国元代瓷器的书籍时就是在大英博物馆里研究的。”如今见到当初老师上课时讲述的实物,尽管自己的画作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也见惯了各国艺术珍品,但刘佩珩教授仍难掩激动之情。
刘佩珩教授有一个习惯,喜欢走到哪画到哪,他每次出门都会背一个背包,包里一定装着一部照相机,一本速写本和一支画笔。
一次,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刘佩珩教授看到一位英国老教师带着一帮学生在博物馆里教画素描,他觉得这位老教师长得很有意思,就随手拿起速写本把老教师教学生时的模样画了下来,“当时好多人围着看我们。”回忆起那场面,刘佩珩教授一直笑个不停。后来,素描完成,老教师特意在自己的画像前留下了自己的签名。在路人的帮忙翻译下,刘佩珩教授还与那位不知名的老教师攀谈起来,他对刘佩珩教授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我这么多年来很少能见到画速写能画这么好的。”随后,还递给了刘佩珩教授一张名片,约定好以后多交流,可谓是 “以画交友”。
▲《海棠双猫》,庚寅年春
款识,自赋诗句:
海棠不惜胭脂色,全树开成一朵花。
作于北京野草居海棠树下 佩珩
■“老小孩”英国跳蚤市场淘宝
淘宝归来共欣赏,
谈天论地话收藏,
旧物无价待识主,
揽于斗室放奇光。
——《淘宝》二零一三年
“我喜欢去淘宝,因为凭自个儿眼睛,花很少的钱买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本身这过程就特别有意思,就是一种享受。”每到周末,刘佩珩教授就拉着女儿、女婿开车去位于伦敦近郊的后备箱集市二手集市(Car Boot Sale)寻宝。
“哎哟,那场面特别庞大,上千辆车停在一个大草坪上,各种二手物品放在车尾箱里进行交易,有兴趣一定要去看看。”为了能淘到好货,刘佩珩教授凌晨起床,早上6点就兴致勃勃地从家里出发,一直逛到中午12点集市收摊才肯罢手, “如果去晚了好东西就没有了。”说这话的时候,刘佩珩教授的表情就像是跟人家抢玩具的小孩儿,在他的性情里依旧保存着最纯真的一面。
“在这里(英国)逛二手市场,让我想起了过去中国的‘鬼市’,皇室贵族的纨绔子弟,将家藏古玩珍宝偷出换钱,夜间集市,至晓而散,大家都是提着灯笼逛鬼市。这里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当地人头上戴一头灯,大家一起抢好货。”英国的跳蚤市场让这位老一代中国著名画家变成了“老小孩”,除了跟英国人一起抢好玩意儿,还会跟英国人讨价还价。
刘佩珩教授说他有次在集市上看中了一套镀银器皿,“老板是一老先生,大概年纪比我小点儿,他卖45镑一套,我说便宜点儿。”老板开玩笑问刘佩珩教授:“买过股票、玩过赌博吗?你敢不敢跟我赌一把。咱们玩扔硬币,你如果赢了我就40镑卖给你,输了还是45镑。”“他‘哗’一扔,我说要人头,嘿嘿,结果我赢了。”刘佩珩教授形容当时的情景,脸笑得开了花,眼睛眯成一条弯月亮,这是一张仿佛没有经过任何风霜的笑脸,老板对刘佩珩教授说:“你这老先生笑得太好看了,我特喜欢你笑。”
▲《一帆风顺图》
2011年作于伦敦,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馆藏之作
款识为:一帆风顺图 辛卯年写于伦敦 中国大使馆
佩珩记
■“不会说英语,画出来不就行了吗?”
泰晤河畔渡重阳,
遥望九州思故乡,
祖国昌盛震赢宇,
国泰民丰安久长。
——《重阳节 伦敦》二零一三年农历九月初九
刘佩珩教授不太会讲英文,在英国,画笔为他代言:淘宝时靠着在本子上写数字跟卖家讨价还价;出门吃饭点餐的时候,就画牛排、画红酒。最有趣的一次,是孙子得了尿路感染,刘佩珩教授带孙子去医院看病,孙子年纪小,也解释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刘佩珩教授灵机一动,从包里抽出一张餐巾纸,画了一个小男孩,把小鸡鸡也画了出来,指给医生看,医生一看就乐了,看完病,特意将那张纸巾仔细地收藏起来。“不会说英文,画出来不就行了吗。”刘佩珩教授对此颇有点得意。
在英国的生活,刘佩珩教授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早上9点送孙子上学,下午3点半接孙子去中文学校学习中文;每次出门一趟,回到家里都会写诗,抒发一下所见所闻的感想,出去遛弯的时候看到某栋建筑物上的雕塑很美,就站在那里不走,一定要用照相机拍下来,用画笔画下来;刘佩珩教授还把国内的毛笔、宣纸、国画颜料都搬到了英国,没事就提起画笔画一画……“最怕人老的时候没事干,人老了心不能老。”刘佩珩教授的这一句话耐人寻味。
刘佩珩教授从儿时开始就学习画画,他说他画了一辈子,走到哪画到哪。到现在,他每天都把《草字歌诀》带在身上,有空就翻出来看看,学习草书,他说:“知识无止尽。”在刘佩珩教授的家里,他特地现场画了一幅《猫》,寥寥数笔,不过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却饱含了这位老一代中国艺术家一辈子的功力和艺术造诣。
半年的英国生活即将结束,刘佩珩教授将带着自己在伦敦完成的数本速写本和诗集,以及去二手市场淘到的艺术品回国。尽管刘佩珩教授说他来伦敦后画画得少了,但看英国好的艺术品看得多了,长见识了,他还特意为此写了一首诗:“取舍两难取其长,伦敦四年度时光,英岛温婉市场大,书序笔墨见识长。”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