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编辑:李佳南
英国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但是随着各种平板电脑、音乐手机的普及,我们已经习惯了耳机的使用。那么如何才能将耳机的危害降到最低呢?
戴耳机时要注意
1. 不要将耳机音量开得过大,用耳机听音乐或学外语时应注意控制音量,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一般谈话声或略小),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一定要避免音量突然升高,若音量突然升高,会有耳膜穿孔及破裂的危险。 2. 不要长时间连续收听,长时间配戴耳机收听音乐,会使耳朵的软组织长期接受音量的刺激,造成耳朵听力受损。成人每天使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并以间歇收听为宜,最好每半小时就让耳朵休息一会。 3. 应注意保持耳塞的清洁,每次用完及时清洗;覆盖于耳机上的泡棉,需要保持洁净,以免让外耳道因接触耳机而感染发。 4. 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喧闹的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打电话,骑车、开车时戴耳机容易分散注意力,更不宜戴着耳机。5. 在挑选耳机时,应选择音质佳、杂音小、音量可自由灵活调控的,一旦遇到声响过大等情况可及时调整,保护听力。
耳机产生的危害
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与入耳式三种类型,其中对耳朵损伤最小的是头戴式。相比入耳式、耳挂式,头戴式虽然没有小巧便携的优势,却有很好的音效,最重要的是由于佩戴时不用入耳,所以几乎不会对耳道、耳膜造成伤害。 相比之下,耳挂式、入耳式虽然音效逼真,但会令耳膜在长期高震荡下受损。经常使用的入耳式耳塞,还会成为细菌滋长的温床,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导致长期慢性充血,刺激耵聍腺的过度分泌,使耳屎越来越多,形成栓塞,从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头晕等症状。
早治疗
突发性耳聋算是一种耳朵的中风现象,为一种罕见的疾病,没有特定的发病原因,但和听力受损最明显的区隔在于,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即可以确定它发病的时间。 其实,只要一发现耳朵出现毛病或听力受损等情况,就要尽快在一星期之内就医,及早治疗的话复原率较高。平时在使用耳机时,千万要注意,切勿长期暴露于嘈杂的环境之中,这样较能确保耳朵的健康。
【养生心计】
多种果皮营养高
冬瓜皮不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多种挥发性成分。它能利水消肿,对糖尿病人更有好处。 黄瓜皮中含较多的苦味素,是黄瓜的营养精华所在。食用带皮黄瓜能帮助人体有效排毒。此外,黄瓜皮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苹果皮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消化。苹果中将近一半的维生素C也紧贴在果皮的部位。苹果皮比果肉抗氧化性更强。 葡萄皮含有比葡萄肉和籽中更丰富的白藜芦醇,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预防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特别是紫葡萄皮中的黄酮类物质,还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柚子皮与橘皮一样,都含有较多芳香物质,将其放在厨房的碗柜、冰箱里可除臭味。此外,柚子皮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