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问我:什么是“活法”?思量了很久,觉得答案很简单也很难。一个人生活的方法,是一个人活着的道义?有一个睿智的朋友认为“活法”就是认真贯彻执行自己生活哲学的方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在在当今经济社会里,凡事均讲求效率,诉求方法的时代,讨论我们自己的生活方法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前一阵子拜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一书,身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他在书中提到:整个社会之所以被闭塞的状况充斥着,是因为很多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因而对时代而言,最必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而活着?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网上有段视频点击率很高,被称为是励志电影排行榜上最短、最震撼的影片。任何人看来都会重新审视和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新教育读书小组中播放的原因。视频是身患胰腺癌的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兰迪·波许给全校师生的“最后一课”,如果是临死前最后的演讲,你会讲什么?兰迪教授与大家分享了《真正实现你儿时梦想》,他说:如果用一堵墙来形容人生中那些较难克服的困难,那么这面墙让我们知道,为它后面的梦想而努力是值得的。这面墙迫使我们向自己证明,我们是多么渴望墙后面的宝藏——我们的梦想!
想法决定活法
有一则小故事,讲的是两个在弥留之际的人。一位是一名流浪歌手,他唯一的财产是一把吉他,然而他的歌声却感染了所有的人,临终前他说:我实现了我的愿望,我的人生了无遗憾。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是会为他们骄傲的。另一位是一名富翁,他的忏悔和歌手差不多: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赛车,长大后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非常满意,并且从中还赚了大笔的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两者同样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但两个人的生活境地却如此的不同,关键在于他们各自对生活态度的不同。前者觉得人活着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为此追逐了一生,哪怕是清贫的生活他仍旧很快乐。后者觉得人除了要有理想,还应该追求生活的质量,他认为不仅可以快乐,也可以拥有财富。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他的人生即富有也快乐。 “我们不能决定人生拿到什么牌,但我们能决定如何打好手上的牌”。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出身,但是我们能够选择走哪条人生之路,如何创造我们的一生!俞敏洪在《赢在中国》的演讲里曾提到: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有水一样的精神。我很赞同这句话:像树一样成长,活着为人们遮风挡雨,死了依旧是栋梁之才;有水一样的精神,克服千万重障碍,直奔入海,成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