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白晓红

很奇妙地,《一页台北》(Au Revoir Taipei)不知怎么地让我这个不常回老家的台湾移民,特别想念起台北这个风貌复杂的城市。中文阅读能力有限的美籍导演陈骏霖,魔幻写实主义式地呈现出台北的百般活力:它的感情丰富,它的青年对未来的彷惶和困惑,它的失落,和它逗笑的文化交集和错置。《一页台北》(音同“一夜台北”)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的青春甜美且耐人寻味,难怪有人形容它像珍珠奶茶一样,有味,带嚼劲。
第一次导长篇电影的陈骏霖这么说:“就像伍迪·艾伦对纽约的迷恋一样,我迷恋台北。”他固执的迷恋,为《一页台北》赢得了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亚洲电影奖,也赢得了台湾观众的热爱——自去年四月在台上映以来,全台票房超过2500万。它也是本月伦敦“泛亚洲电影节”的重点台湾电影。
《一页台北》与过去的台湾新电影(也就是自1980年代起台湾新生代电影工作者发起的电影改革运动)不同之处,在于它超越了严谨的写实主义风格(包括过去的慢节奏)。如26岁的男主演姚淳耀表示:“台湾新电影今天已发展出很多新的类型。《一页台北》展现了一个不同的趋势,它没有过去的台湾新电影那么本土,没有那么严肃。它要塑造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台北。”
电影的开场是路边面馆工作的男主角小凯(姚淳耀饰)告别远行巴黎的女友。他为了要去巴黎与女友见面而猛学法文。买不起法文教课书,他每天就坐在二十四小时开放的诚品书店里免费翻阅法文书。小凯苦学法语时,遇上了店员Susie (郭采洁饰),她对小凯的执着充满好奇。
同时,常来店里吃面的黑社会“豹哥”,答应帮助小凯赴法国找女友,条件是要小凯替他带个“小东西”过去。这“小东西”即引发了一场荒唐的“警匪追逐战”。在追逐的过程中,警匪双方真正在意的是爱情,而他们最后发现并不存在追逐战的理由。
在陈骏霖的眼里,台北肯定是个非常非常浪漫的地方。就连绑票的“歹徒”关心的,都是被绑票人有没有向心上人表白:“其实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要勇敢一点!”
低预算,拍片仅37天的《一页台北》与几年前的卖座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一样,是以所谓的许多“小人物”(包括“游民无产者”以及低层警员等等人物)编织出多层交错的故事,而非单一直线的故事。两部电影都是谈所谓“小人物,大梦想”,即使是负面人物也同样展现普遍价值(人道主义)的一面。与《海角七号》相同,这是《一页台北》成为卖座电影的重要原因。
和其他新近的台湾新电影一样,《一页台北》的演员团队里,许多是首次拍戏的新手,包括男女主角。饰演男主角小凯的姚淳耀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大四那年,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导演杨德昌和正在找演员的陈骏霖。姚淳耀说:“当时陈骏霖就找我去拍他的一部十二分钟的短片,叫做《美》。《美》可说是《一页台北》的前身,是讲一个男孩爱上了正要出国的一个女孩的故事。这是因为导演陈骏霖在台停留期间对台湾年轻人的观察:他们都想出国,想离开。导演看中了我,可能是因为我看来是个很典型的台湾男生,比较单纯,害羞,个性比较内向。”
“由于觉得自己很像《一页台北》里饰演的角色,特别在角色的区别上做了功课:究竟我和角色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后来找到一个中间位置。拍完电影后,觉得这个角色有一部分留在我身上了——浪漫的那一部分。”
姚淳耀很欣赏中国内地电影,也觉得内地朋友可在台湾电影中找到共鸣。

《一页台北》男主角姚淳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