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第1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英大区赛在大英博物馆进行,来自英国各个高校的外国学生,因为对中文的共同喜爱齐聚一堂,揭开了2014年全球“汉语桥”比赛的序幕。
本届“汉语桥”英国赛区的比赛以“中国梦,十年情”为主题,共有37名选手参赛,他们来自14个国家,在英国的17所大学就读。
当晚的决赛分别就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与文化知识、个人才艺展示这三个方面考量了选手的中文水平。12名进入决赛的选手各有特点,有因为中国功夫爱上中文的,有因为中国美食爱上中文的,有选手至今对“臭豆腐”念念不忘,有选手对中国的综艺节目了如指掌,还有选手则是爱上了中国姑娘,自称为“中国女婿”。
进入决赛的选手不仅中文流利,对中国国情、文化知识也很了解,当晚,十二位选手的“知识问答”环节都十分精彩,很多题目对中国人来说都有难度,但准备充分的参赛者们都轻松作答。
大部分参赛选手都选择了“诗朗诵”作为自己的才艺展示,声情并茂的朗诵配上精心挑选的音乐,大家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也有几位选手选择用歌曲来展示自己的才艺,《情非得已》、《霸王别姬》《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都被信手拈来。
来自爱丁堡大学的马佳睦获得特等奖,他在演讲中添加了“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热门电视节目的桥段,令现场观众捧腹大笑,还有当下中国的“流行元素”,例如“羡慕嫉妒恨”等词语, 而他的才艺表演、歌曲串烧与讲方言更是把比赛推向了高潮。
同样来自爱丁堡大学的依薇获得一等奖,一袭白裙,裙摆上点缀着五彩的孔雀羽毛的她,表演的“孔雀舞”以精湛的技艺折服评委。
来自诺丁汉大学的马雷夫演讲的题目叫:《吃在中国》,他把他尝尽中国八大菜系各种美食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演讲结束后他摸了摸自己圆圆的肚子,对观众说:“这,就是中国菜对我的影响。”
牛津大学的余筱月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关智毅获得二等奖。获特等奖、一等奖以及二等奖的4名选手将代表英国赛区前往中国参加全球复赛及决赛。获得三等奖的3名选手将参加全球复赛及决赛观摩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