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能够发生什么?变化些什么?回望十年前的那个春天,还有多少人能够想起那个恐慌的春天,还有多少人能够想起那场胆战心惊的病魔斗争。
对于摄影师张立洁来说,她所拍摄的那段记录非典后遗症的作品将那些我们不敢再正视或力图忘却的图景撬开。无论是她所记录的非典幸存者的人物肖像还是对小汤山医院废墟的空间拍摄,都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视角,在“非典”事隔6年后默默记录下这些非典后遗症人群的故事。正如她在拍摄手记中写到的那样:仿佛一切已经过去,但是谁也无法保证非典还会不会再来,就像2009年春甲型流感在全球的大流行。
今年是“非典”过去的十周年,这组照片的作者张立洁也远赴重洋,来到伦敦进行摄影的专业学习。《华闻周刊》于此采访她,以另一个角度来记录这位女摄影师在伦敦的新生活。
“我选择出国留学是因为我自己觉得想学了,其实我拍这组照片的时候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因为‘非典型后遗症’这组主题的特殊性,让这个作品受到很大的关注。”谈到为何放下国内的摄影事业来到英国进行深造,张立洁对《华闻周刊》说。
“我觉得无论是对摄影师还是普通求学者,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想得到什么是最重要的。首先是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前期的精挑细选也是很关键的,虽然远隔重洋,但是学校的教学风格,学术气氛,科研资源都决定了你整个学习的水准,不能马虎,我格外推荐选择资源丰富的大城市,虽然生活成本高,但是潜在的各种机会和信息要远远高于损失的金钱成本。再说个人因素,了解自己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尤其是硕士只有一年,有的放矢会使效率大大提高。对于摄影师,胶卷和文具最好从国内带来,贵一半的价格。”
张立洁所拍摄的这组《SARS背影——被遗忘的非典后遗症人群》让每一个欣赏过的人感到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就如姜纬对她作品的评价:“我理解张立洁所拍摄出的‘后遗症’,不仅仅是照片里那些人身体和心理上的,更大程度上讲,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的直接症候。这些照片,直接、朴实、无畏,它们扩张了我们的生活感受,塑造了我们应有的公共记忆,这样的照片本身就蕴涵着克服种种限制的丰沛力量。”
张立洁: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三月风新闻人物》杂志副主编。现留学英国伦敦。 作品《智力障碍儿童群体纪实》曾获200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国家级)摄影类一等奖作品《SARS背影——被遗忘的非典后遗症人群》参展2009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作品如下: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