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业务部副部长高新谱在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共同召开的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上说,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正在由19个试点省区市向全国全面推开。供应奇缺捐献无门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受卫生部委托,负责建立中国器官捐献体系工作。同时,启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9个省区市加入试点。
据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有15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但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器官移植。器官供应奇缺,主要原因是器官捐献率极低,中国每百万人捐献率只有0.03。
其实,中国潜在捐献者群体庞大,红会调查显示,72.4%的受访者愿死后捐献器官,仅6.8%明确表示不愿意。但目前,大多数试点省区市都没有建立独立的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甚至国家层面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也是去年刚刚成立,今年1月才正式运行,器官捐献者捐献无门。捐献体系初具雏形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指出,经过试点工作实践,目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初具雏形。
自2010年3月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今年2月22日,共实现捐献659例,捐献大器官1804个(其中捐献例数最多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和湖南,分别实现捐献174例、79例和59例)。捐献分配地域优先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器官捐献方案,不断完善捐献器官的获取与分配体系,尽快建立健全人体器官捐献培训体系。
“死亡见证”被列为工作重点。具体而言,红会将设立联系各大医院的捐献协管员,并对医院内的临终病人或死者家属进行器官捐献“游说”,扩大捐献源。
高新谱介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信息系统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上线,覆盖所有省区市。公众可在线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对捐献器官的分配将按地域优先的原则进行分配。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介绍说,当务之急是建立立法基础和人员的网底基础。
第一,进一步确定立法框架,除了在国家层面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修订以外,我们还应该强调在中国红十字会法的修订当中,把人体器官捐献的工作作为一个法定的职责。第二,我们必须建立整个人体器官捐献的基础,就是必须有非常强的协调员的队伍。
今年还要实现器官捐献信息的全国联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器官捐献的科学、公开、透明,才知道捐献器官从哪儿来、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