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真正的挑战,不是奇虎360、搜狗这些传统搜索领域的虎口夺食者,而是一个明亮的未来,而眼下,这个未来被阿里巴巴庞大的身影和无孔不入的触角所笼罩。
根据中国网络科技分析人士尹生的研究,相比百度和其收入模式,淘宝和其背后的阿里巴巴集团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数亿用户的详细历史交易行为档案。这一优势,很可能让百度被排斥在未来的用户交易行为决策之外(从而使其广告价值大幅贬值)。比如,它可以让淘宝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直接增加用户搜索或广告这种收入模式的有效性,尤其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那时的用户希望用更少的操作完成交易。
相反,百度一直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账号登录系统,而离用户的详细交易行为更是非常遥远——虽然很多用户都通过它寻找到了心仪的商家并完成交易。当然,李彦宏在近些年也推出了一些应对战略,比如相继提出了框计算、所搜即所得、开放平台等概念,这些想法出发点非常不错,如果执行到位,它们很可能将百度带到更多用户行为(包括交易行为)的最核心地带。但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有进一步的整体计划,而所有这些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生最大作用。
即便到了现在,百度仍然有机会弥补其商业模式的短板:移动互联网就是这样的机会。移动互联网用户身份的唯一性,让它天然就带有账号登录的特点,百度只需在操作系统(目前看来没有可能了)、浏览器、应用商店、手机搜索等环节占据有利的位置,也可以获得部分用户数据。另一个机会来自云服务。目前百度似乎将云战略的重心放在了消费者端,我感觉这可能走偏了,至少还应该有其他选择,除非用户愿意将其交易行为有关的数据备份在云端,而且相对商家或阿里巴巴这样参与了交易的网站,用户一定更不能容忍一个云存储服务商利用其个人数据。
除此之外,地图也可能成为其在移动时代的棋子之一:LBS。但同样,百度需要使自己进入交易行为层面,因为那些与LBS最相关的服务,往往涉及到大量中小商家和店铺,要实现你的价值,除非你能证明某个流量是你带给它的,而且有价值,而团购行业广为采用的线上交易线下消费模式,相对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