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着警灯、鸣着警报、司机还用扩音器喊着“请让一让”……一辆救护车夹在车海中走走停停,车上的患者生命垂危。 “从现场到医院3公里,足足走了40分钟!”这是120急救医生王雨竹前日发的微博。12月7日6时许,田村北路一名50多岁的骑车人被轧成重伤。因在转送医院的路上少有车辆愿意避让救护车,导致伤者延误治疗,最终死亡。路遇拥堵伤者垂危 车祸发生在田村北路东口。12月7日晚5时58分,120急救医生王雨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看到,路上停着一辆罐车,罐车后方不到10米远处,侧卧着一名伤者,女性,55岁。据了解,伤者是在骑车时,不幸被罐车辗轧。 王雨竹和同事对伤者展开心肺复苏抢救,载着伤者的救护车决定赶往最近的武警总医院。伤者是重度多发伤,已生命垂危,大量补液、开放气道、胸外按压、服用强心升压药物……王雨竹和同事一边忙碌着,一边催促司机,“快,再快一点”。 从现场到武警总医院,最近的路线是从西向东走金沟河路,然后再由北向南走永定路,全程不过3公里。当时正值周五晚高峰,路上水泄不通。前后逾40分钟,响着警报的急救车走走停停,找不到出口。在抢救间隙,王雨竹抬头向前看,发现司机急得已经脱下外衣,但仍然满头大汗。治疗延误伤者死亡 “咱走自行车道吧!”看到前方的车辆对警笛无动于衷,王雨竹建议司机改道。然而,在自行车道上,刚走不过5米,就被违章停放的机动车挡住去路。救护车欲重新回到机动车道,然而后方多辆社会车辆不肯避让。 伤者脉搏微弱,每分钟呼吸只有两三次。王雨竹要求司机逆行,上对面车道,争取抢先通过前方路口。然而,一变绿灯,对面的社会车辆便快速驶来,堵住了救护车的去路。抢救一刻不停地进行,但伤者的生命迹象却一点一点地在消失! “急救车上的设备和环境不如医院,患者需要输血,车上没有血浆和输血设备,只有大医院能完成。”王雨竹说。半小时后,王雨竹看到武警总 医院就在前方不到300米处,可这时救护车仍被堵在路上,纹丝不动。 当晚6时40分,救护车终于停在武警总医院门口,但此时,伤者心跳归零。抢救重伤员将知会交管部门 12月11日,记者从北京急救中心获悉,急救部门已就此事同市交管部门进行了沟通会商,希望能够深化合作。根据两部门商议的情况,今后,如果遇到已知的危急重症患者生命垂危,需要及时抢救,急救部门接到呼救后将知会交管部门,交警为救护车“开道”将成为常态。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谁来、如何界定“危急重症”?对此,急救中心表示,一方面将依靠突发事件时,接警人员同报警人员的沟通;另一方面依靠急救医生抵达现场后的判断。 据悉,去年北京120已同110、119、122建立“四台联动”机制,实现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不过,据120相关负责人表示,急救与交管等部门的联动目前还比较偏重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特殊时期等。今后,联动将逐步转向日常急救。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