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需要有国际眼光,能推动企业和国际接轨的新型商务人才。不少国际商学院也瞄准了这一市场,步步扩大其在华阵营。
“东侵”意图明显
现如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众多国外商学院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这样既可以切身处地的了解和适应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方便和中国企业联系、交流,又可以将自己的规模扩大,在满足更多申请者学习需求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海外商学院进驻中国市场主要的形式是与国内商学院合办项目。今年此类中外合作项目的开办数量相比往年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日前,由昆明学院与泰国兰是大学、泰国正大管理学院联合成立的东盟商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该院计划今年起招收20名研究生,明年起开始招收本科学生。而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也于近日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双方的合作项目是EMBA及EDP,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法商智慧的新时代领导者”。
并非一帆风顺 然而,国外顶尖商学院进驻中国的过程中也不见得一帆风顺。所有的海外商学院都不得不与中国高校合作,并且服从地方当局和教育部的严格管理。而真正具备应对全英文课程的语言能力的中国学员并不多,因此在招生上问题不断。
资料显示,中欧国际商学院,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和上海交大曾经持续了十余年的一个合作项目,现已暂时关闭了北京基地。即便是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于1998年开办的中国第一个经理人MBA项目的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SUNY Buffalo),在招生上也同样遇到了招生问题。
提升本土品牌 海外商学院的加速深入对国内商学院无疑是一大挑战,但也是提升自己国际化品牌的绝佳机遇,通过与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顶尖人才。
在提升国际品牌上,越来越多的本土商学院更为重视国际交流和规模扩张。从2009年起,中国国际工商学院已经开设了非洲项目。2011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美国、德国、日本四所知名商学院成立“商学院商业与社会全球联盟”。曼彻斯特商学院中国中心主任傅潇霄指出,“有些商学院强调为人才提供本土经验,有些则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总而言之,能兼顾中西教育优势的商学院,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