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银伦敦:打造中英经贸之“金桥”

工银伦敦:打造中英经贸之“金桥”


工银伦敦:打造中英经贸往来的“金桥”

在世界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的最核心地带,国际金融机构云集,其中一座和英国中央银行大楼隔街相望、刚刚装修一新的大楼格外引人瞩目,这座拥有近180年历史的白色波特兰石楼宇刚刚迎来她新主人的乔迁之喜,在历史悠久的门头雕塑两侧,“中国工商银行”的中英文标识闪烁,向伦敦金融城显示着这家中国金融机构的实力和雄心。

在中国工商银行(伦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工银伦敦”)二楼宽敞明亮的会议大厅,《华闻周刊》独家采访了工银伦敦的副总经理孙燕铭先生。孙燕铭在回顾了工银伦敦的创建成长、迅猛发展之后,展望了工银伦敦的业务规划和宏大目标。

孙燕铭强调,工银伦敦的迅速壮大和崛起,依托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工商银行的坚实后盾。而工银伦敦也将努力在中英经贸往来、投融资建设中发挥好坚实的金融传导作用,加起中英乃至中欧、中非贸易的 “金桥”。

从工商银行于1995年在伦敦设立代表处开始,2003年获得总行一亿美元注资并升级成为工商银行子银行,2007年再次获得总行一亿美元的注资,再到2009年在伦敦唐人街开设分行,步步坚实,稳扎稳打。截止到2011年底,工银伦敦的年国际结算量达到124亿美元,总资产规模超过了25亿美元,实现税前利润2697万美元。孙燕铭不无自豪地说,从2003年开始到去年年底,工银伦敦每年都盈利,而平均的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43%的骄人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工银伦敦于2010年在总经理许金雷的领导下,通过英国地产服务机构CB Richard Ellis精明果断地以1650万英镑购得了毗邻英国央行的位于威廉国王大街(King William Street)的一幢历史悠久的全产权大楼。如今工银伦敦将该楼装修一新,并于2012年3月19日将公司总部乔迁至此。

孙燕铭对《华闻周刊》表示,公司搬入新的办公大楼“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事件” ,除了在办公大楼的硬件上的升级之外,工银伦敦还将在软件上,包括对客户的服务、业务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希望在欧已有的成绩上有更迅猛、稳健的发展。为此,工银伦敦在三大方面作出长远规划,这包括把工银伦敦做成工商银行全系统的国际银团贷款中心、将工银伦敦打造成国际结算或是贸易融资的中心,并且和工行北京和纽约的交易中心形成三位一体的运作体系,把工银伦敦打造成外汇资金与贵金属交易的中心。

凭借工商银行在中国国内服务超过3亿客户的丰厚经验,在零售业务方面,工银伦敦的个人汇款业务在客户中的口碑很好。孙燕铭介绍,为了配合发展个人零售业务的战略需要,充分考虑到英国华人经常往来于中英两地、以及居住相对分散等特点,开始向客户提供使用方便快捷的工银伦敦的中国银联借记卡,并开设了网上电子银行服务。

尽管工商银行在中国国内的地位实力强大,从资产规模而言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在英国市场,还是要重新定位,通过本地化的进程,才能稳扎稳打立足生存并且发展壮大。据孙燕铭介绍,本地化进程主要包括业务、客户的本地化,员工当地化、精英化。工银伦敦通过紧密联系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跨国公司,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根据工银伦敦2012年4曰公布的最新介绍材料显示,“本土化”战略在工银伦敦绩效的迅猛发展上成效十分明显。2005年,工银伦敦公司业务贷款额为1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3亿美元,到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这一数字已超过8亿美元。公司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800万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近3000万美元。于此同时该行的贸易融资业务更是取得爆炸式发展,发生额从2005年不足2亿美元,迅速发展到2009年的60亿美元,2011年接近80亿美元,已经成为工银伦敦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品种。

无论是零售客户还是针对公司客户,无论是外汇业务还是贸易融资业务,国际金融服务所依托的关键要素是金融人才。孙燕铭在赞扬伦敦丰厚的金融人才储备的同时表示,工银伦敦处于高速的扩张期、增长空间非常广阔,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他表示,非常欢迎国际的一流人才加盟,和工银伦敦一同成长。

乔迁新禧战略规划快速稳健发展

《华闻周刊》:工银伦敦于2010年通过CB Richard Ellis精彩地以1650万英镑全产权购得了如今的总部大楼,在业界传为佳话,通过乔迁之喜,工银伦敦希望在业务上有哪些方面突飞猛进? 孙燕铭:工银伦敦于2012年3月19日正式搬入新的总部办公大楼,是一个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除了在办公大楼的硬件上的升级之外,我们在软件上,包括对客户的服务、业务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希望在欧已有的成绩上有更迅猛、稳健的发展。 我们希望从三大方面有战略性的长足发展:这包括把工银伦敦做成工商银行全系统的国际银团贷款中心、将工银伦敦打造成国际结算或是贸易融资的中心,并且和工行北京和纽约的交易中心形成三位一体的运作体系,把工银伦敦打造成外汇资金与贵金属交易的中心。 另外,由于英国政府希望把伦敦建设成为国际人民币离岸中心,我们工银伦敦也将会尽最大努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个人和公司客户并重本地化是关键

《华闻周刊》:工银伦敦在英国开展业务多年,客户的构成是怎样的? 孙燕铭:工银伦敦在伦敦开展业务初期,是以公司客户的批发业务为主。在2009年在伦敦中国城开设分行以来,逐步开始零售业务。从我们当前的客户构成来看,公司客户以国际化的客户为主,来自于欧盟地区的跨国公司。 其中,在零售业务方面,我们的个人汇款业务等在客户的口碑很好,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为了配合发展个人零售业务的战略需要,我们开始向客户提供使用方便快捷的工银伦敦的中国银联借记卡,这是在英国发行的第一张银联品牌的借记卡,意味着对于往来于中英两地的广大华人,留学也好、工作经商也好、旅游也好,提供了一款非常方便实用的银行卡,个人能够在英国的帐户存入英镑,在中国境内以人民币计价消费,或在银联的取款机上取现,所享受的汇率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将尽快开通实时外汇买卖业务,个人、公司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多币种之间的外汇交易,通过多渠道的投资理财让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和工行在中国超过3亿的个人客户相比,工银伦敦的个人零售业务还有巨大的市场开发空间。

《华闻周刊》:和英国本地的银行相比,工银在英国的营业网点建设才刚刚起步,有什么办法才能弥补这种不足呢? 孙燕铭:是的,目前我们只有伦敦金融城和唐人街两个营业网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通了网上电子银行服务,让客户能够在一天24小时在网上进行个人账户管理,进行汇款、外汇买卖等,能够弥补网点的不足,同时不断地发展壮大成工银伦敦在客户服务方面的强项。

《华闻周刊》:在零售客户之外的公司客户服务方面,工银伦敦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孙燕铭:我们对公司客户主要依托几个方面: 一个是依托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大的跨国公司无论是到中国投资,或是进行中英国际经贸业务,在银团贷款等金融需求方面,我们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优势非常明显。 二是,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的国际化业务拓展,我们在为全球跨国公司设计中国市场的业务提供服务之外,也为中国的正在开拓国际市场和业务的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其实,工商银行自身也处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希望能够和其他中资企业一道,在海外业务发展的道路上共同携手成长。

《华闻周刊》:针对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展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孙燕铭:总体而言,我们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只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延伸我们为客户在国内的服务;第二个方面,由于我们在海外的机构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对国际市场的洞察、对当地商业信息的掌握,能够为客户提供市场并购、商业环境等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第三方面,除了传统业务外,我们还能够提供投资银行的服务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多赢的战略服务体系。

彰显伦敦优势搭建中英经贸“金桥”

《华闻周刊》: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非常重视工银伦敦的建设和发展,您认为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孙燕铭:工银为什么要到伦敦来,我想是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伦敦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有非常健全的法律体系、服务体系和人才储备等,由先天的国际商务语言优势、以及连接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地理优势。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大背景下,一方面是国际企业投资中国,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作为重要的中资银行,希望在这个双向的往来中搭建一座黄金桥梁,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潜力。 第二个方面,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资银行的金融体系和盈利能力没有受西方危机的太多影响,增长稳步。由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的进程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资金融机构在本土根深蒂固的业务空间同样巨大,因此为海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尤其是欧债危机发生以来,欧洲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金融机构捉襟见肘,因此中资银行的市场机会难得。 第三个方面是工商银行本身的优势。我们在中国国内的优势毋庸置疑,同时我们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工银的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在全球都是最具竞争力的,依托一个数据中心、两个系统,足以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天候的安全快捷服务。工银在英国的业务拓展,也是基于这些优势谋定而后动的。 同时,按照工商银行总行的战略规划,我们去年在欧洲设立了5家机构,在非洲的南非也设立了代表处。工银伦敦希望并完全能够和集团内的兄弟机构一起,在国际化建设进程中,形成网络优势,为包括欧洲、非洲在内的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华闻周刊》:按照工银伦敦的业务发展规划,在外汇和重金属交易方面的业务进展如何? 孙燕铭:工行通过位于北京总部、伦敦和纽约的三个外汇和贵金属交易中心,恰好覆盖三个时区段,北京负责亚洲交易时段、伦敦操作欧洲盘、纽约进行美洲盘的交易,这三个中心紧密配合,我们基本上实现全球24小时的外汇以及贵重金属买卖的业务。 应该说,欧洲盘是非常活跃的交易时段,工银伦敦借助伦敦在全球外汇交易和贵重金属交易方面的中心地位,在信息的获取以及交易操作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也能为工行在外汇和贵金属交易的国际战略布局中发挥关键作用。

《华闻周刊》:目前,中资银行基本上齐聚伦敦,工银伦敦如何处理业务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孙燕铭:相对于中资银行在中国国内的竞争而言,中资银行在伦敦更多的是合作的关系。和国内不同的是,中资银行在伦敦的资本金规模相对较小,在伦敦市场中更多的是合作的机会,彼此之间在竞争方面反而不像在国内那么激烈。比如说,在银团贷款方面,中资银行相互之间有共同参与的情况。还有,比如在资金方面,相互之间的融资、拆借,更多地体现在合作方面。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资银行在海外的风貌。

《华闻周刊》: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最近不断发酵的欧洲债务危机给工银伦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 孙燕铭:金融危机或欧债危机,一方面确实给中资银行或者整个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管理经营,上了非常生动的一科,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为中国金融银行机构带来了极好的市场机会,我们取得了极大的进取,在全球金融业展现了实力和形象。当然,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也为中国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多并购的机会,比如我们工银伦敦如今的办公大楼,就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非常成功的一次资产购置举动。 就资本金而言,对于全球所有的银行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工银伦敦在资本金的积累方面,一方面有总行的坚实后盾,但主要的还是靠自身实力的积累,这也是工银伦敦业务本地化的重要方面。另外,我们还考虑通过其它的方式,比如发行债券等,充实资本金,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渴求国际一流金融人才全球化雇员管理

《华闻周刊》:为了实现工银在英国的业务目标,人才毋庸置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工行是本着什么样的宗旨和策略吸引优秀金融人才的? 孙燕铭:从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来看,我们对人才足够重视,按照市场上足够有竞争力的标准吸引人才。第二个方面,随着我们业务的国际化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在进行全球化雇员管理,在人才的招聘和管理等方面,也是采取国际化的标准和方向进行的。 目前,工银伦敦处于高速的扩张期、增长空间非常广阔,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因此我们非常欢迎国际的一流人才,能够加盟到工商银行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