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楼市史上最惨淡的“金九银十”结束,房企也纷纷亮出了三季度业绩,根据已经发布的144家房企的业绩显示,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了三成,而同时144家房企的存货量达到了1.22万亿元,同比去年三季度0.86万亿元大幅上涨了41.86%。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大量的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 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大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房地产企业进行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出现了井喷,总数超过600家。而去年同期则不到300家。
房企整合加剧
调控至今,全国房企的流动资金紧迫性已明显增加,尤其是下半年,银根一再收紧,并且信托、海外融资等多重融资渠道被堵,部分前期资金充裕度不高的房企面临资金压力,已将融资眼光抛向产权交易、本土私募资金等非常规的融资方式。除此之外,为筹集资金,部分房企还预留了定向增发的融资渠道。 截至目前,中国政府打压房价已经一年有余,随着宏观调控进入楼市冰河期,融资困难叠加销售萎缩,使得中小房企卖掉公司或者抱团取暖成为现在最靠谱的选择。
600房企卖身
截至10月,对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大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房地产企业进行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出现了井喷,总数超过600家。而去年同期则不足300家。 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信息中获悉,今年10月共有25家房地产企业在这里挂牌等待新主人。其中挂牌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大型企业(或项目)有6个,挂牌金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或项目)超过4个。 上海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信息显示,有27家房企也在找新东家,有6个项目挂牌价格超过1亿元。天津产权交易所共有8条房地产项目信息。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联合发布的央企转让信息则显示,挂牌房地产信息共50条,其中挂牌价格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共有36个,11个项目超过1亿元,总共转让金额高达130亿元。 今年前10月,楼市股权变动频繁,规模交易累计已经达到了93宗,总交易额达到了300.8亿元,远超2010年全年的84宗165.25亿元的规模,预计全年交易额可能相比2010年翻倍。 美国律师事务所Paul Hastings专注地产和结构性融资的合伙人Joel Rothstein表示,行业整合有利于中国高度分散(80,000家地产公司)的地产业发展,但最坏的情况还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