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金融危机,英国签证政策的紧缩,英国就业形势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但是即使有一部分学生拿到PSW,还是很难找到工作呢?就英国资深就业专家格兰特·克劳博士(Dr. Grant Crow)所言:中国留学生要想获得英国工作机会需要具备两点:第一,一流大学的学历和好的成绩 (硬文凭);第二,有良好的 “软技能”(soft skills)。 对于第一点,很多中国学生都可以做到,他们凭借着刻苦努力的学习,拥有着良好的应试技巧;可是,关于第二点中“软技能”方面的要求,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处于劣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教育里面,很少涉及针对“软技能”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软技能”?
所谓的“软技能”,通常指个人的情商、个性、社交礼仪、行为举止、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技能。具体一点包括: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演说技巧,个人效率与时间管理。总的来说,它代表了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培养一流人才,在西方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软技能的培养,他们会定时给员工做企业内训。同时他们也把个人软技能培训一项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在很多企业使用的360度全方位业绩考核里面,很大一部分针对“软技能”考核。因此,为了在日益竞争剧烈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中国学生应加强个人“软技能”的培养。 有的人说:“软技能不像证书(硬文凭)一样,很难有一个评判标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大家可以在简历中将所有自己认为表现好的软技能都写上去,可是在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在检测你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断的评估你的软技能。好的软技能,如: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与人建立亲近关系的能力能够增加你面试的成功机率。
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软技能”呢?
有专家指出:培养良好的“软技能”重要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读书期间做兼职工作,第二种是主动积极的寻求再学习的机会,如:积极参加一些关于软技能的培训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工作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英国家长从小就鼓励孩子做兼职。因而,西方国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往往比中国早。 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的年龄平均为23岁,这也就是说,中国大学生进入职场的普遍年龄比较晚,通过职场培养“软技能”的机会便少了很多。所以,那些敢于积极主动学习和培养“软技能”的的同学,将会得到更多的就业优势,优先实现就业。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