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舟曲“8.8”特大泥石流一周年,中国大陆央视曝光当地招商局和税收机构为了招商引资、增加税收,无视地震台、环保机构、民众的反对,违规上马大批无证小水电站。
建成或在建的68家小水电站中,只有一家通过地质灾害安全评估。这些水电站导致河道断流,林地大面积遭到砍伐,工程弃渣形成堰塞湖,地基塌陷,墙壁出现大裂缝……
人们不会忘记,一年前的那次特大泥石流灾害,舟曲数个村庄被吞没,1000多条鲜活的生命被吞噬。在灾难过后的反思中,除了天灾因素,舆论也把矛头指向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电站无序建设触发地质灾难等人为因素。
遗憾的是,反思并没有化为指导舟曲发展的科学思路。掩埋逝者之后,当地有关机构在部门利益与民众福祉之间,在GDP速度、财政收入与中央“科学发展观”的之间,重新打开了极易诱发新一轮灾害的“潘多拉之盒”。
尽管被老地质学家斥为“不要命”,当地民众对此也怨声载道,但作为既得利益者,当地有关机构却一叶障目、利令智昏,不惜用中央拨付当地的5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重建费用、1.9万亿元生态环境治理费用,“置换”得每年区区2000多万元的水电税收。
为何那般惨痛的代价,无法遏止当地目光短浅行为的继续?为何一边在举全国之力进行舟曲重建,一边却在埋下灾害的祸根?如此“在破坏后重建,在重建中继续破坏”的发展方式,究竟是谁的悲哀?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尤其是在人类活动中防范地质灾难再次发生,是对“8.8”特大泥石流中1000多位遇难者最好的祭奠,也是当地政府对舟曲生者不能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