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1月19日晚,中国钢琴家郎朗受邀前往白宫,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办的国宴中进行演奏。其中有一首作品名为《我的祖国》,是源自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正是这首歌曲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因为电影《上甘岭》的背景为“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而这次郎朗的演奏地点是在美国白宫,与一般的演出活动相比,带有政治和外交意味。于是有网友猜度这是在给美国人难堪,带有讥讽意味,也有人认为在国宴上演奏此曲“不合时宜”。对此,郎朗近日通过经纪人作出了回应——别把艺术的选择泛政治化。
当事方:
郎朗:只是表达对祖国的情感
郎朗是否知道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这个作品是不是他自己的主意?此举是否具有政治意味?会不会对他在美国的形象造成损害?有网友表示,希望中美关系不会成为此类以及其他“不起眼”小动作的牺牲品。也有网友认为, “电影插曲与电影是两回事,眼下中国的学生们大多没听说过《上甘岭》这部电影,但都会唱《我的祖国》。”“当年极其政治化的红剧,其意识形态价值如今不过是即将逝去一代人的怀旧符号。”
郎朗日前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他只是注重音乐本身。郎朗的经纪人李宁表示,他曾就此事和郎朗有过交流,郎朗希望网友们不要误读这次演奏:“别把艺术的选择泛政治化。”郎朗特意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用英文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表示自己是从旋律、情感表达以及国人的熟悉程度上选择了这些曲目,和其他因素无关。
白宫:娱乐表演不带有任何政治意图
郎朗在白宫演奏的一曲《我的祖国》,引发了不同的解读。1月24日,白宫发言人托米·维尔特通过美国广播公司发表声明称,任何关于“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是对美国侮辱的偏激意见”都是荒谬的、错误的。
1月24日,美国白宫发言人托米·维尔特(Tommy Vietor)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的采访时说,任何关于“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是对美国侮辱的偏激意见”都是荒谬错误的。
托米在发言中说,郎朗在演奏之前曾介绍,他弹奏的这首《我的祖国》是他最喜爱的中国歌曲,旋律优美,在中国广泛流传。“郎朗弹奏的是钢琴旋律,没有歌词,在白宫的晚宴娱乐表演部分上演奏也不带有任何的政治意图。郎朗仅仅提到这首歌曲的名字,说到歌曲在中国非常著名。”
媒体观点:
华尔街日报: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事故
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郎朗在博客发表了博文《和大家分享在白宫的一天》,表示“心情很激动”,并用文字记录了演出当天的情况:“我独自演奏了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国》。”实际上,在演出结束后,美国人并无太大反响,不少中国网民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对此事件发表了看法,甚至有网友热烈“称赞”此事,把郎朗视为一个“勇敢的、有血性”的人。
1月22日,《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从博客内容来看,郎朗显得很幸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卷入了政治雷区。”该报认为:“在寓意着合作与友好的白宫宴会上表演‘抗美’的中国电影歌曲很讽刺。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一个‘事故’。很多网站转载了《北京晚报》的新闻:郎朗在白宫弹奏了《我的祖国》,显示了国家的实力。”《华尔街日报》引用了一位中国网友的微博:“我认为美国人应了解这首歌曲,它的内容尽人皆知,甚至无需解释。”
网友说
网友:不应过度解读
有中国媒体就此事在网络展开调查。在投票的10万网友中,超过八成的网友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事件”中,选择了支持郎朗。其中,85.7%的网友认为,郎朗在白宫晚宴上演奏《我的祖国》是“从艺术角度去介绍中国优美音乐的代表,不应过度解读”。谈及如何看待此事引发的争议,接近五成的网友认为,“曲目应是经过双方沟通,因此不存在引起外交误会的担心,没有人需要为此负责”。此外,还有39%的网友认为《我的祖国》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是优美的民族音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