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初,杨载发现钓鱼岛列岛;1582年,明朝将钓鱼岛归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日本明治维新后,推行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1879年占领琉球群岛,但当时日本刊物《琉球志》地图中,并没有将钓鱼岛列岛列入日本的领土范围。1884年日本人贺辰四郎才发现钓鱼岛,比杨载晚了整整500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钓鱼岛与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但琉球归属权未定。1951年,在中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日竟联合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琉球和冲绳交给美国托管,对于这一“和约”,中国政府宣布不予承认。1970年至1971年,美国又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还给日本,这一举动触发了全球华人第一次保钓运动。中日建交后,双方同意暂时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政府不顾中日双方的有关承诺,默许右翼团体到岛上建灯塔、立界碑,派军舰阻止大陆和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捕鱼,甚至阻止中方在该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气焰十分嚣张。日本之所以垂涎钓鱼岛,主要是因为196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该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因此,日本政府想通过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将其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并说日本政府已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国民签订了所谓的正式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其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三个岛屿,租期从 2002年4月1日开始至2003年3月31日止,而且,这种租借合同今后还将长期维持下去。 中国政府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发表严正声明。同时近几年来,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民间保钓人士也多次自发组织保钓活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钓鱼岛,维护中国的主权。但是,台湾有一个败类却置中华民族利益于不顾,公然迎合日本。 钓鱼岛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首先是因为钓鱼岛的问题涉及到主权的归属。钓鱼岛的归属直接关系到中日东海边界线的走向。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确立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庞大的海洋国土面积与钓鱼岛相关联。如果没有这些岛屿的主权要求,“日本海洋经济区只限于4个主岛海岸200海里水域内”,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公里海洋经济区域,仅拥有25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日本外务省也认为,占有钓鱼岛,将大大增加日本专属经济区的管辖范围。以钓鱼岛为基础,日本就可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从而增加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在海产和能源方面,钓鱼岛海域有大量的海底矿产和渔业资源。1969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台湾海峡以北海底资源的勘测,发现包括钓鱼列岛在内的东海海域蕴藏著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目前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海底石油储量达可能会达到30-70亿吨,还有大量天然气储藏。钓鱼岛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 在战略和军事上,钓鱼岛意义重大。如果钓鱼岛归属日本,日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则将大幅西扩,中国的战略空间将被大大压缩。在战略上,钓鱼岛群岛可以作为日本军事扩张的桥梁或前进的基地,也可以成为中国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由于日本地形狭窄,防御纵深短浅,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战争爆发时易遭受各个方向空中与海上袭击。因此,日本急欲扩大其军事防御范围。同时,日本占领和控制钓鱼岛,就可对中国沿海地区军事防御实施舰机抵进侦察和监视,使中国防御陷入被动。日本军事评论家指出,钓鱼岛既适合建立电子警戒装置,也可设置导弹。这意味著日本可在此建立一个本土以外的军事基地。这一设想一旦实施,将对中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当年写的博士论文,说的就是钓鱼岛问题。他说,从历史、地理及国际法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台湾的,所以日本至今不愿和我们谈判,因为他们在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脚。在地质上,钓鱼岛是台湾大屯山的延伸,明清两朝还把钓鱼岛列入海防范围,已有愈来愈多的文献证明,日本是偷偷摸摸地窃占,连日本天皇也没有正式下过命令。马英九称,如果将来打官司,他会站出来辩护。(本报综合整理)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